【美韓確認台海和平安全的重要】
7月31日,美國國務卿魯比歐與韓國新任外交部長趙顯在華盛頓進行會談,會議中的主題有「強化美韓同盟關係」,「朝鮮的非核化」,以及確認「維持台海的和平與安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是不可缺的看法一致。
是的,韓美外相會談,確認了「維持台海的和平與安定」的重要!這跟李在明在尚未成為總統前的立場,認為韓國不要管台海問題,完全不同。
當天,韓國新上任的國防部長安圭伯則是跟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進行了電話會談,再度確認美韓之間緊密合作的關係。【韓日關係】
趙顯是韓國李在明總統任命的第一位外交部長,在通過國會審查後,甫於7月21日上任。
他在上任8天後首次出訪,選擇的是前往日本,7月29日他跟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進行了會談,30日拜會了日本首相石破茂。傳達了李在明總統表示「日韓關係要強化」的想法。趙顯部長接著是前往美國跟魯比歐進行了上述的會談。

照片是7月29日訪日的韓國外相趙顯(左)和日本外相岩屋毅(右)
同時,7月30日當天,擔任日韓國會議員連盟會長的日本前首相菅義偉,帶領擔任該連盟幹事長、也是石破首相輔佐官、長期友台的長島昭久眾議員等人,在韓國拜會李在明總統、進行會談。
李在明總統也表明了日韓之間「欣見國民交流的大幅增長、彼此間具有高度好感」「期待兩國未來正向發展」。菅義偉前首相也邀請李在明總統早日訪日。
以上訊息,可能會讓很多人訝異,因為在台灣媒體或SNS上的網紅們向來都說李在明就是「親中」、「輕台」、「反日」、「反美」!
在國際政治的觀察與分析上,其實不僅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與追踪;有時候,對於任何一國的元首,其談話是在「就任前」還是「在任中」,也要有所區別!因為「就任前」的言論,有時候是選舉語言,有時候只是「各言爾志」的抒發。
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他「在任中」的言與行,因為一來代表的是該國的國策與國家利益,而不是他個人;二來,就任元首後,得到的國家機密資訊與考量的視角也是完全不同於「就任前」;以上都是我們在觀察、研究與分析國際政治時要考量的部份。
再進一步以韓國李在明總統為例,他在去年12月尹錫悅總統「發動戒嚴令前」的對日言論是眾所周知的「反日派」。但自從去年底他發現他「有機會」提早成為韓國總統後,包括他本人、他身邊的外交策士與幕僚就開始傳達出另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前的「李在明總統國際觀」。
儘管主張要改善對中關係、對朝關係;但李在明也同時一再強調不僅不反日、甚至主張韓日合作;也同意美日韓合作的重要性;乃至漸漸承認台海問題也悠關韓國利益。
最具象徵性的作為就是李在明在當選總統之後,6月6日晚上隨即跟美國川普總統通了電話;6月9日跟日本的石破茂首相通電話,而中國習近平則是到了6月10日才通電話。
而同樣是該黨的前總統文在寅當年在就任後,則是美、中、日這樣的順序,在日本之前他先跟習近平通電話。
前面提到的韓國新任外交部長趙顯,7月21日就任;24日跟日本外相岩屋毅通電話;28日才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通電話。
所以對於李在明政權的印太安保態度與作為,應該值得我們多加注意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