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無情郎‧有情媽(一)
秀琴與娘家父母商量後,找到市場旁那座香火鼎盛的土地公廟。她懇切向主委說明自己的境況,希望能在廟埕角落那棵大榕樹下,擺個小攤位:她保證會維護周遭環境的整潔,也願意加入當廟宇志工,分擔人力。
廟方開會後,認為神明本就有濟助苦人之意,更何況提出申請的,是個自立自強、誠懇踏實的女性,於是決定允許她擺攤一個月,作為觀察期。若能維持環境清潔、又沒有擾亂廟方秩序,便予以長期借用。就這樣,秀琴賣起了車輪餅。
一是餅皮與餡料可在早晨於家中備妥;
二是出攤時間為上午十一點,她還帶了娃娃床,方便將孩子帶在身邊照料;
三是傍晚收攤後,她就有足夠的時間煮晚餐、做家事、陪伴孩子。
一如對待孩子的用心,製作車輪餅的餡料,秀琴也是事事講究,從不馬虎。
從選用頂級紅豆,洗淨後浸泡一夜,後用電鍋悶熟,加入糖和鹽調味,小火慢炒製成泥狀。秀琴做的紅豆餡,不僅香甜,還不膩口;奶油餡則滑順綿密。做餅皮的粉漿濃度,也是試過無數回,才確定最佳比例。
烤起餅來,不偷工、不貪快;烤出來的車輪餅,外皮看似酥脆,一咬才覺鬆軟可口;內餡綿密,可謂飄香千里。
一開始只賣紅豆和奶油口味,等到製程熟練以後,秀琴的車輪餅又增加了芋泥、抹茶、蘿蔔絲等口味,讓大家有更多選擇,深受大眾喜愛。
起初是靠親友、父母的老鄰居捧場;之後則是因為秀琴的車輪餅,料好實在,烤工又講究,口碑相傳之下,許多人成了忠實老主顧,更是吸引了無數的路過行人。
老人疼她,天天來捧場;年輕人喜歡她隨和的笑臉,說這餅「有歡喜的味道」,吃了就開心。
有時孩子哭鬧了,客人還會幫忙搖搖娃娃床,甚至熱心幫她沖泡奶粉哄孩子。這一幕幕,讓秀琴心裡既感動又感恩。
久而久之,熟客間傳開一個小趣事:
來的一對老人,如果滿面春風,老遠就喊著:「琴仔,我們來囉!」一邊搶著抱孫子,那是她的娘家父母。
來的那對老人,如果臉色鐵青,如若債主臨門,一到攤位,便翻掀收錢的鐵盒,厲聲問「今天賺
多少?」甚至於無視一旁,兩個小孩的哭鬧,那就是婆家人。
她咬牙撐過每一日。日子艱難,但她靠雙手擺出一片天。更意外的是,憑著勤勞與誠信,秀琴的收入不但穩定,而且足以供養兩個孩子的開銷。
可嘆的是,平時公婆都不來幫忙照看孩子,或者是照看攤子;一看到餅攤生意竟然這麼好,卻是三天兩頭到廟埕來:不是哭窮,說債主上門無法應付,就是指責開成不孝,娶了媳婦連家裡三餐不繼,也不聞不問。
秀琴擔心不知情的人誤會,也不忍心二老為生計煩憂,總會把當日收入的一半,交給他們還債、或當生活費用。
直到某個月末,她在整理收支細目時,驚訝地發現:她一個月的收入,竟已超過開成在公司領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