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骨中心有定義,一定就是生產者。9個卦門各自可以連接到G中心,情緒中心,根中心,直覺中心與喉嚨中心。生產者的人生策略是回應(To response),內在權威分別為情緒權威跟薦骨權威。剛剛說了,薦骨中心有定義,一定就是生產者,所以情緒權威生產者的薦骨還是需要有回應再決定要不要,只是薦骨回應之後,先不要立刻進行,而是要等待情緒清明確定,再著手進行。
那麼生產者的滿足感如何得來?依據我跟著若白老師這幾年學習的感想,看那位生產者的薦骨連接到哪個能量中心。
想像你是一個生產者,預期週三是個緊湊的行程,剛好有個一年多沒見面的老朋友來到你所在的區域,跟你約半小時來打招呼,或許你會來不及趕下個行程,或許你就沒有空好好吃個午餐。但是你就是有回應呢?
先不管情緒中心有無定義,你就是想跟這個老朋友碰面,短短30分鐘也好,於是你答應了。週三如願碰面了,聊得好開心,接著你帶著滿足感繼續趕著行程。
如果是個薦骨接G中心的生產者,滿足感來自於: 抽出這30分鐘跟老朋友見面,是一件對的事情,我完成一件我認為是正確的事情。
如果是個薦骨接情緒中心的生產者,滿足感來自於:我真實體驗了在百忙之中抽空見老朋友這件事情,不管接下來的行程是否被壓縮了更緊繃,但是我體驗過了。
如果是個薦骨接根中心的生產者,滿足感來自於:我有我自己的時序,縱使旁人覺得這個行程排下來好緊繃,但是我承受得住,我也完成了啦!
如果是個薦骨接直覺中心的生產者,滿足感來自於:這個老朋友明知道我的行程很滿,卻一定要我跟他見面,怕是有甚麼煩惱,還好我跟他碰面了,我完成了(我認為的)我對他的責任義務。
如果是個薦骨接喉嚨中心的生產者,滿足感來自於:耶!我做了。(就這樣,句號。)
當然,生產者的薦骨接通的能量中心或許不只一個,那麼滿足感的來源也就更多元。並且若要更細分那份滿足感的感覺,或是過程,或是方式,更可以研究兩端的閘門特質,坐落行星的位置,及其他相配合的通道。
因為某次在共讀會上和生產者聊到工作的成就感,所以寫了這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