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爾·諾亞·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著作《21世紀的21堂課》探討了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與選擇。
書中列出的 21堂課:真的不能不知道 ~~~
- 第一部:科技挑戰 (The Technological Challenge)
- 1.「幻滅」(Disillusionment):歷史的終結,延後再來臨。這一課質疑了自由民主作為人類社會最終形態的普遍信仰,指出其理想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 2.「工作」(Work):等你長大,可能沒有工作。本課探討了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的未來,促使我們思考人類勞動的意義與社會對策。
- 3.「自由」(Liberty):大數據在盯著你。這一課揭示了大數據和生物科技如何可能剝奪個人自由,因為演算法能夠比我們更了解自己並進而操控我們。
- 4.「平等」(Equality):擁有資料的人,就擁有未來。本課警示了資料所有權的集中,可能導致社會財富和權力的高度不平等,甚至創造出新的「超人類」階級。
- 第二部:政治挑戰 (The Political Challenge)
- 5. 「社群」(Community):人類還有身體。這一課強調在數位時代,真實的身體互動和社群連結依然至關重要,因為過度沉浸於虛擬世界可能導致人類失去與現實世界的連結。
- 6. 「文明」(Civilisation):世界只有一種文明。本課反駁了「文明衝突」的觀點,認為儘管存在文化差異,人類實際上正走向全球化並共享許多共同的價值觀和實踐。
- 7. 「國家主義」(Nationalism):全球問題需要全球性的答案。這一課指出,面對核戰爭、氣候變遷和科技顛覆等全球性威脅,國家主義無法提供足夠的解決方案,必須仰賴全球合作。
- 8. 「宗教」(Religion):神現在為國家服務。本課探討了宗教在現代政治中的角色,認為它往往被用來服務國家和意識形態,而非提供獨立的道德指引。
- 9. 「移民」(Immigration):文化可能是高下之別。這一課探討了移民問題的複雜性,特別是文化差異如何挑戰社會凝聚力,以及文化是否真的存在優劣之分。
- 第三部:絕望與希望 (Despair and Hope)
- 10. 「恐怖主義」(Terrorism):別讓驚悚短片給嚇倒了。本課解釋了恐怖主義的運作方式是透過製造恐懼來達到政治目的,強調應避免過度反應,保持冷靜以削弱其影響力。
- 11. 「戰爭」(War):永遠不要低估人類的愚蠢。儘管大規模戰爭在理性上已不符合邏輯,本課警告人類的愚蠢和非理性行為仍可能導致毀滅性的衝突。
- 12. 「謙遜」(Humility):世界不是繞著你轉。這一課強調在複雜世界中,個人知識的局限性,鼓勵人們保持謙遜並承認自己的無知。
- 13. 「神」(God):不要妄稱上帝的名。本課探討了神的概念如何被人類挪用來正當化各種虛構故事和行為,強調應避免將神聖之名用於世俗目的。
- 14. 「世俗主義」(Secularism):面對自己的陰影。本課闡述了世俗主義的道德原則,包括真相、慈悲、平等、自由、勇氣和責任,同時也提醒世俗運動要警惕自身可能產生的教條化傾向。
- 第四部:真相 (Truth)
- 15. 「無知」(Ignorance):你知道的比你以為的少。這一課揭示了「知識錯覺」現象,即人們常常高估自己的理解,因為他們依賴於群體共同知識,強調認識自己的無知是重要的第一步。
- 16. 「正義」(Justice):我們的正義感可能已經過時。本課質疑了人類古老的正義感是否適用於複雜的全球化世界,因為現代社會中因果關係錯綜複雜,難以明確界定責任。
- 17. 「後真相」(Post-Truth):某些假新聞萬世永存。這一課探討了「後真相」現象,即情緒和個人信仰比客觀事實更能影響公眾意見,並強調虛構故事如何塑造人類社會。
- 18. 「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未來和電影演的不一樣。本課批判了科幻作品對未來世界的描繪,特別是關於人工智慧和人類意識的誤解,提醒我們真實的未來可能更加複雜和微妙。
- 第五部:生命意義 (Resilience)
- 19. 「教育」(Education):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面對快速變化的未來,本課強調教育的重點應轉向培養適應力、批判性思維和持續學習的能力,而非僅僅是知識傳授。
- 20. 「意義」(Meaning):生命不是虛構的故事。本課挑戰了人類透過虛構故事尋找生命意義的傾向,建議真正的意義可能存在於對現實的直接觀察,尤其是痛苦之中。
- 21. 「冥想」(Meditation):觀察與瞭解自己的心靈。作為全書的結尾,這一課提出冥想是一種實用的工具,能幫助人們直接觀察自己的心靈和身體感受,從而理解自我並減少痛苦,以應對外部操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