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宣布半導體與晶片產品徵收 100% 關稅,本來市場普遍預期這將引發科技股震盪,甚至拖累整體股市。但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美股不但沒有下跌,反而在消息公布後出現了強勁反彈,科技類股領漲,納斯達克甚至創下新高。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看似「逆向」的行情?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商務部長和川普幾乎同時釋放出一個對市場非常關鍵的訊息——在美國建廠或已經有未完工晶片廠的企業,其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可享受輸美 0% 關稅優惠。
川普更直接表態:「如果你在美國生產,就不需要繳任何關稅。」
對投資人來說,這等於是一個巨大的「政策誘因」,因為美國等於在用關稅政策逼迫全球晶片產業鏈加速向美國本土遷移。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一政策的細節,就會發現其中隱藏著不少 模糊地帶與爭議性問題,而這些不確定性,很可能在未來引發股市波動。
一、核心政策的七大爭議
雖然官方宣稱「在美生產的晶片可享 0% 關稅」,我這邊提出了多個實務疑問:
- 是否包含整條供應鏈?
政策條文是否僅適用於最終晶片製造,還是整個供應鏈必須在美國境內?晶片的製程分為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多個階段,若只有最後一段在美國,是否仍算符合免稅條件? - 有工廠但進口晶片的情況
如果一家企業在美國有晶圓廠,但同時從他國(如台灣、韓國)進口晶片再銷售到美國市場,這批進口晶片是否也能免稅? - 完全美國生產的情況
對於已經全程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免關稅聽起來合理,但這種情況本來就不涉及進口關稅,政策實際上對這部分的影響有限。 - 美國生產但海外組裝
若晶片先在美國製造,後送至墨西哥或東南亞進行封裝與模組化,再回到美國市場販售,是否還享免稅?關鍵在於「原產地認定」規則如何界定。 - 含晶片產品的比重判定
對於內含晶片的複合型產品(如顯卡、汽車、伺服器),免稅判定會依晶片成本占整體產品的比例嗎?若晶片比例過低,是否就不算? - 免稅範圍是公司全部產品還是單一晶片?
若一家公司同時生產晶片、電源供應器、顯示器等產品,是否只有晶片免稅?還是只要符合資格,該公司所有產品皆免稅? - 子公司與跨國集團的適用問題
如果母公司在美國設廠,子公司在海外生產並輸美,是否也能享受免稅?政策對於關係企業的界定將影響許多跨國企業的供應鏈佈局。
這些問題目前尚未有明確答案,投資人只能依照政策宣示與過往案例來推測,因此市場的反應帶有極大的投機成分。
二、政策背後的戰略意圖—鎖定中國
雖然官方並未明言,但外界普遍認為 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
原因很簡單:
- 美國長期將中國視為在先進製程與半導體供應鏈上的最大競爭對手。
- 透過高額關稅與供應鏈回流誘因,美國試圖切斷中國高端晶片的出口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這塊關鍵需求來源。
然而,一旦中國企業也在美國設廠並符合條件,理論上它們也可以享受免稅優惠。這將導致政策執行面出現矛盾:
- 若允許中國企業免稅,美國的戰略封鎖目標就會被削弱。
因此,這個看似簡單的「在美生產就免稅」政策,其實是一場 高度地緣政治化的經濟博弈。
三、對不同國家與企業的影響
- 台灣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房正如火如荼建設中,這項政策等於給了他們額外的市場保障。 但台灣的中小型半導體設計公司,若沒有美國生產基地,將面臨被高關稅擠出市場的風險。 - 韓國
三星與SK海力士已經在美國投資新廠,因此短期內是最大受惠者之一。 但韓國的零組件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與東南亞,如果「原產地認定」過於嚴格,部分產品仍可能被課稅。 - 日本
日本在高端材料(光阻劑、EUV光罩)方面具備優勢,但這些產品並非晶片本身,因此免稅條件是否適用仍不確定。 - 中國
直接衝擊最大。若沒有在美國設廠,中國的晶片與含晶片產品將面臨 100% 關稅,幾乎失去美國市場。 中國企業可能選擇加速「繞道出口」,例如透過墨西哥、東南亞國家再轉運到美國,但這將引發更多貿易糾紛。
四、為什麼股市反而大漲?
在消息公布後,科技股特別是與半導體製造有關的企業股價大漲,原因有三:
- 資本支出加速
政策迫使全球晶片製造商在美國擴建或新建工廠,帶動相關設備、建築、工程、材料等需求上升,對上游供應鏈是一大利多。 - 市場份額重分配
美國與盟友(如日本、韓國、台灣)的晶片廠商有機會奪取中國廠商被擠出的美國市場份額,推升營收預期。 - 政策確定性提升
投資人對於美國晶片產業政策的方向更清楚,減少了不確定性,短期內資金重新流入科技板塊。
五、未來的不確定性與潛在風險
雖然短期股市反應正面,但中長期仍有幾個潛在風險:
- 政策細節的不確定性
一旦「原產地認定」、「免稅範圍」等細節公布後,不符合預期的企業股價可能出現劇烈波動。 - 報復性關稅
中國可能對美國科技公司祭出反制措施,例如限制原材料出口(稀土、石墨等),或針對蘋果、特斯拉等美企進行市場封鎖。 - 供應鏈轉移成本
將產線搬到美國成本極高,包括人工、土地、電力成本均高於亞洲,長期將影響企業獲利能力。 - 市場需求變數
如果全球經濟放緩,高價生產的美國晶片未必能在全球市場上維持競爭力。
六、結論:這是一場長期的供應鏈戰爭
美國此舉表面上是關稅政策,實際上是全球供應鏈重組戰的一部分。
短期來看,美股大漲是因為投資人預期美國本土投資將激增、科技公司市占率提高;但長期來看,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政策執行的細節、國際間的報復行動、以及企業成本壓力,都可能在未來數年內左右市場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