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Mech Muse 的讀者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則讓全球機器人迷熱血沸騰的新聞。
日本——這個曾在機器人領域獨領風騷的國度——正在籌備一場「王者回歸」,靠著京都人形機器人協會(KyoHA),企圖打造百分百純日本製造的人形機器人,並且用它們來解決日本正面臨的重大社會難題。

為什麼是京都?為什麼是現在?
KyoHA 由 早稻田大學、TMSUK、村田製作所、SRE Holdings 四方聯手,於 2025 年 7 月成立,預計年底登記為一般社團法人。選址京都並非浪漫情懷,而是看中這裡長久以來的精密製造實力。更關鍵的是,日本已感受到壓力——美國、中國的人形機器人正以驚人速度進步,而日本雖有 ASIMO 這樣的經典代表,近年卻在產業整合與國產化上停滯不前。
他們的目標不只「追趕」
KyoHA 把第一階段的焦點放在救援型人形機器人。目標是 2026 年底前推出原型機,能在地震、火災等現場搬運 100 公斤以上的物資,並在惡劣環境下安全運作。這背後是日本面臨的兩大挑戰:
- 自然災害頻繁
- 勞動力嚴重短缺
人形機器人的價值不只是科幻感,而是「能上第一線、解決真問題」。
五大策略,重塑國產人形機器人版圖
- 建立純國產硬體合作體制——整合致動器、感測器、液壓控制等核心技術。
- 救援機器人優先——以救災應用檢驗並推進技術。
- 京都供應鏈——製造、試作、驗證全在日本本土完成。
- 帶動產業鏈反饋效應——促進與各行業合作,提升競爭力。
- AI × 硬體深度融合——讓機器人不只搬運,更能語音交互、視覺辨識、智慧協作。
核心成員與分工
- 高西淳夫教授(理事長):早稻田大學人形機器人研究所所長,長年深耕雙足步行技術。
- TMSUK:服務型機器人研發主力。
- 村田製作所:電子與精密零件供應核心。
- SRE Holdings:AI 語音、影像辨識與智慧控制系統提供者。
展望未來
KyoHA 預計 2029 年 3 月前推出量產型號,成為日本首款能實際大規模應用的純國產人形機器人。協會也正積極招募更多跨產業夥伴,打造「日本人形機器人聯盟」。
💡 Mech Muse 的觀察
從 ASIMO 的退場到 KyoHA 的登場,日本的機器人精神從未消失,只是在等待合適的契機再出擊。這一次,他們選擇以「救援」作為切入點——不僅能展示技術實力,更能讓社會感受到直接的價值。 如果計畫順利,2030 年的世界人形機器人市場版圖,恐怕又會多一抹來自日本的亮眼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