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大略號輕巡洋艦
安大略號輕巡洋艦(HMCS Ontario)是一艘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米諾陶爾級輕型巡洋艦,最初名為米諾陶爾號(HMS Minotaur),但在竣工後轉移到加拿大皇家海軍,並更名為安大略(Ontario)。
原米諾陶爾號於1941年11月20日由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安置龍骨,並於1943年7月29日下水。她於1944年7月被轉移到加拿大皇家海軍,並於1945年5月25日在貝爾法斯特竣工並更名為安大略號服役。
▪︎船艦特徵
排水量:8800噸標準,滿載11130噸 長:169.3公尺 寬:19公尺 吃水:5.26公尺 動力:四台海軍型三鍋筒鍋爐,四軸帕森斯蒸汽渦輪機,輸出72500軸馬力(54100千瓦) 航速:31.5節(58.3公里/小時) 續航力:2000海浬(3700公里),航速30節(60公里/小時);航速16節(30公里/小時)時,可航行8000海浬(15000公里) 編制:867人 武器:三門三聯裝6 吋 / 50 Mk 23 火砲、五門雙聯裝4 吋 / 45 QF Mk 16 HA火砲、四門四聯裝QF 2 磅炮、六門單裝40公厘防空砲、兩座三聯裝21 吋(533公釐) 魚雷發射管 防護:3.25–3.5吋(83–89毫米)船身防護、2吋(51毫米)甲板、1–2吋(25–51公厘)砲塔、1.5至2吋(38至51毫米)隔板
1951年的安大略號巡洋艦
|服役歷史
服役後,她在蘇格蘭的克萊德河上進行改裝,並啟航前往太平洋戰區加入第4巡洋艦艦隊,但因時間太晚而未能服役,儘管她參與了在香港、馬尼拉和日本的行動。後來她返回家鄉進行再一次改裝,並於1945年11月27日抵達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埃斯奎莫爾特。 1948年10月,安大略號與驅逐艦卡尤加號、阿薩巴斯坎號、新月號和護衛艦安提戈尼什號一起駛往夏威夷珍珠港,這是戰後加拿大皇家海軍最大規模的部署。1949年1月,安大略號參加了加拿大皇家海軍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訓練巡航,其他參與者包括航空母艦華麗號、驅逐艦海達號、阿薩巴斯坎號和護衛艦安提戈尼什號。該編隊編號為CTF-215,在加勒比海與美國和英國艦艇一起參加了海軍演習。1951年2月,安大略號啟航前往澳大利亞,參加與澳洲皇家海軍的聯合海軍演習。途中該艦多次造訪港口,於6月返回加拿大。1951年10月,安大略號航行至東岸。抵達後,伊莉莎白公主和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乘坐巡洋艦從新斯科細亞省悉尼出發,穿過卡伯特海峽前往紐芬蘭進行皇家訪問。巡洋訪問結束後,於12月返回埃斯奎莫爾特。1952年9月至12月,安大略號在南美洲進行訓練巡航,並訪問了多個港口。進入布宜諾斯艾利斯港時,安大略號被一艘商船超越並撞上船中部,安大略號繼續巡航,直到11月6日抵達裡約熱內盧。在那裡,右舷螺旋槳被發現受損,外側螺旋槳被拆除,內側螺旋槳進行修理。在裡約熱內盧停留近兩週後,安大略號被迫減速返回埃斯奎莫爾特。

1958年的安大略號巡洋艦
1953年6月15日,該巡洋艦參加了慶祝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加冕的艦隊檢閱。1954年1月,安大略號開始了橫渡太平洋的訓練巡航,訪問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加,然後在4月返回埃斯奎莫爾特。1955年初,安大略號在澳洲和紐西蘭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訓練巡航,於4月2日返回加拿大。安大略號隨後於4月25日啟程,開始為期四個月的歐洲巡航。1956年6月,安大略號離開埃斯奎莫爾特,沿著北美和南美海岸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夏季訓練巡航,最南到達厄瓜多爾。該巡洋艦於8月10日在加利福尼亞海岸與加拿大第二護航中隊會合後返回港口。 1958年10月15日,安大略號被賣給了一家西海岸公司,該公司在溫哥華開始了拆解工作,但並未完成。該船連同魁北克號巡洋艦一起轉售給了日本三井物產公司。1960年11月19日,船隻抵達大阪進行拆解。

安大略號巡洋艦
|船鐘
安大略號的船鐘目前保存在安大略省金斯頓的安大略號學員訓練中心。第二口船鐘由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海事博物館收藏。加拿大埃斯奎莫爾特軍事基地海軍和軍事博物館的洗禮鐘項目包含了安大略號船鐘的資料,該船鐘曾用於在船上為嬰兒洗禮。

位在博物館的船鐘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