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整個七月, 學徒老人家我都泡在亞得里亞海濱與巴爾幹山巔, 拍了大概有三四千張照片, 多到我已經抵達台灣一周多, 都還完全沒力氣整理. 這趟旅程的收穫遠遠超過我絲毫沒有預期的滿載而歸. 無論是在身心靈上.
因此在時差與悶熱感雙夾擊之下, 還是逼迫著自己努力把記憶中旅程的點滴儘量地寫下來. 免得我這金魚腦過三個月就全忘光光了.

這段意外的旅程始自兩年前來紐西蘭南島旅行的大學老同學夫妻, 當時我們也是一行四個人在莫名暖活的紐西蘭冬日裡經歷過暴雨山洪與無數美景.
他們去年安排冰島旅行的時候, 學徒我的紐西蘭護照還沒搞定, 無法參與. 因此當今年得知他們安排要到阿爾巴尼亞時, 我二話不說地就先定了尼爾森-奧克蘭-墨爾本-北京-維也納-地拉娜的五段航程,飛越半個地球的機票跟他們會合.

身於地理控的惡趣味, 我這趟定了中國國航飛北京到歐洲這段. 因為政治因素, 全世界好像只有俄羅斯自己與中國的航班可以飛越俄羅斯領空. 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只能往南繞行.
因此, 還沒降落阿爾巴尼亞, 我在飛機上就先打卡了旅程的第一個里程: 飛越莫斯科上空.

從北京出發, 經歷了10個小時的大圓飛行後, 我們一行人在維也納機場碰面, 接著搭乘最後一段航班抵達阿爾巴尼亞首府Tirana, 也是全國唯一的國際機場.
機場人山人海, 擠滿著歐洲各國的遊客. 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這個以德雷莎修女命名的機場小過松山機場. 大廳與外圍正在如火如荼地應付蜂擁而入的觀光客而擴建中.

阿爾巴尼亞的國際觀光生意是從2022年疫情解封后才開始對國際開放, 所以網路上幾乎沒有甚麼中文資料. 即使是歐洲人也鮮少踏足這個巴爾幹半島的千年古國.
也因為資料缺乏的關係, 我們的團長決定以我們這趟旅程的總天數除以要去的全國最知名七座城市(其中有好幾個聯合國歷史遺跡), 得到每個城市住三天的初稿.

在城市與城市之間, 我們就在臉書的阿爾巴尼亞旅遊社團上發聲請司機們報價. 就這樣完成了從阿爾巴尼亞首府一路玩到最南端希臘邊境, 再往北一路到北境的蒙地內哥羅邊境與往東入境北馬其頓國.

我們逃離觀光客擁擠混亂的首都機場後, 馬上就遇上的自助旅行永遠會發生的意外, 由於過境海關排隊過關的人龍太長太久. 我們預定的接送司機跑了. 跑了. 跑了~~~
因此我們又重新連絡請Booking.com安排新的司機, 載著我們先直奔離首都不遠的濱海城市:Durras 都拉斯. 也是我們此次旅行的第一站.

經過了一番複雜與科技工具AI翻譯結合的奮戰後, 我們與熱情的房東大姊順利交接了房門鑰匙. 這是一棟透天厝的一樓, 看起來應該是全新整修給遊客居住的內裝.
飢腸轆轆的我們沿著十世紀鄂圖曼帝國興建的古城牆往下, 找了一家無敵海景餐廳開啟了我們此行的第一餐.

直到旅程最終站我們放開手腳花費前, 這一頓飯就是我們的飯錢最高標準, 四個人買單大約$50歐元. 之後的二十天再也沒有任何一餐超過這頓飯. 即便我們可以說是餐餐海鮮,烤羊肉的肆無忌憚吃著.
(續)

-------------------------------------------
再次感謝你看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或是按下文章的喜歡,讓我知道!
特別感謝在2025年打賞本沙龍四個專題的讀者&每一位付費訂閱讀者,
以下感謝7-9月秋季號電子謝卡打賞讀者:
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人文歷史﹑紐西蘭風光文章給各位。
您可以透過以下電子卡片連結進行打賞: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