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錦繡大地《The Big Country》配樂介紹
前文我們聽了由Ennio Morricone編曲的西部電影《鏢客三部曲
》及《狂沙十萬里
》配樂,為了做一比較,我們來聽聽當時其他西部電影的配樂,首先是「錦繡大地
」《The Big Country》。

Gregory Peck 及 Jean Simmons
1. 基本背景
- 電影年份:1958
- 導演:
William Wyler
- 作曲:
Jerome Moross
- 電影類型:西部片,但主題更多在刻畫人性衝突與文化差異,而非單純的槍戰冒險
- 配樂地位:這部電影的主題曲(Main Title)是影史上最具辨識度的西部管弦樂之一,被譽為“開闊西部景致的聲音化呈現”。

- THE BIG COUNTRY (1958) | Official Trailer | MGM
THE BIG COUNTRY (1958) | Official Trailer | MGM - YouTube
2. 音樂特色與風格
- 旋律主題
- 開場主題以明亮、寬廣的旋律展開,快速傳達美國西部的開闊與壯麗。
- 主旋律簡單卻極具動感,透過上行與跳躍音程傳達自信與自由感。
- 節奏與速度
- 快板節奏,強烈的切分音與有力的馬蹄節奏模仿,象徵馳騁草原的騎隊與大地的律動。
- 配器手法
- 銅管:以小號與長號為核心,營造開闊和昂揚的氛圍。
- 弦樂:提供持續的和聲支撐與律動感,並在旋律段落中加強流暢性。
- 木管:在較抒情的場景中加入溫暖色彩。
- 打擊樂:木箱鼓、定音鼓強化馬蹄節奏,加入大鼓與鈸的重拍,帶來磅礴感。
- 音樂語言
- 明確的美國民謠影響(folk idiom),融合輕快的舞曲感與交響式編曲。
- 相較於 Ennio Morricone 的西部音樂更具民間樂器與聲效實驗性,Jerome Moross 的配樂是更純正的管弦樂派,旋律化程度極高。
3. 在電影中的作用
- 開場配樂在視覺上對應西部草原、牧場、山脈的全景,透過音樂快速建立地理與情感背景。
- 在角色衝突或緊張場景中,Moross 會改編主題旋律,放慢節奏或改變調性,讓熟悉的旋律帶上壓迫感或懸疑感。
- 抒情段落則以弦樂與木管取代銅管主導,呈現愛情與人性描寫的柔和面。
4. 影響與傳承
- 流行文化引用:這首主題曲在多部電影、電視節目與廣告中被引用或致敬,成為象徵「壯闊西部景象」的音樂代名詞。
- 影響後世:它啟發了許多 1960–70 年代的西部片作曲家,包括
Elmer Bernstein
(《The Magnificent Seven
》)與John Williams
早期的電影作品。 - 音樂會常演:由於旋律鮮明與節奏感強,《The Big Country Main Title》常被收錄在交響樂團的電影音樂專場中演出。
5. 推薦聆聽重點
- Main Title:感受開頭弦樂與銅管的互動,以及節奏型如何模擬馬蹄與奔騰感。
- The Welcoming:更溫和、帶有美國民謠風情的段落。
- The Big Country Suite:音樂會版本將多段旋律串接,更能聽出配器變化與主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