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 Ennio Morricone
在《鏢客三部曲
》之後,Ennio Morricone
與Sergio Leone
再度合作,為電影《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西部往事》、又名《狂沙十萬里》)配樂。這一次聽聽他是怎麼從口哨走到交響詩的。
- 年份:1968
- 導演:Sergio Leone
- 作曲:Ennio Morricone
- 地位:不只是西部片配樂經典,也是 Morricone 將「角色主題化」與「音樂敘事」發揮到極致的代表作。

《狂沙十萬里》
🎶 配樂特色
- 每個主要角色都有專屬主題
- Harmonica Theme(口琴主題):由
Charles Bronson
的角色承載,憂鬱、詭譎,口琴聲像是復仇者的低語。 - Jill’s Theme(吉兒的主題):由女高音
Edda Dell’Orso
演唱,柔美又帶點宿命感,象徵新世界的希望。 - Frank’s Theme(反派主題):低沉、壓迫的銅管和弦,製造不安感。
- Cheyenne’s Theme:帶有輕快節奏與幽默感,反映角色的浪子性格。
- Harmonica Theme(口琴主題):由
- 音樂就是敘事
- Morricone 讓音樂幾乎「取代對白」:許多場景中,音樂先行鋪陳情緒,台詞只是輕輕點綴。
- 在決鬥與對峙場景,音樂會精準對應鏡頭節奏,製造出時間被拉長的緊張感。
- 編曲手法更成熟
- 管弦樂、口琴、人聲、電吉他、打擊樂的混合更細緻,音色層次比前三部更飽滿。
- 節奏與旋律的變化比「鏢客三部曲」更豐富,不再只靠單一主旋律反覆,而是多主題交織。
🎧 推薦聆聽重點
- Harmonica Theme:體驗那種一吹口琴就讓全場屏息的張力。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 Man With A Harmonica - YouTube
- Jill’s Theme:Morricone 女聲抒情曲的經典之一,極適合靜下心細聽。
Patricia Janeckova - Jill's Theme - From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 YouTube
- Final Duel:將電影的緊張、角色宿命與配樂節奏完美融合的巔峰場景。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 - Final duel (HD) - YouTube
💡 一句話總結
「鏢客三部曲」是 Morricone 定義西部片聲音語言的作品,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則是他將這種語言昇華成交響詩
的極致,讓音樂不只是背景,而是角色靈魂的一部分。
下面是 Ennio Morricone 西部史詩配樂進化年表,按照時間順序,結合他在 Sergio Leone 西部片合作中的核心作品,並用音樂元素與樂器配置的演變來呈現。
🎼 1964 — 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
- 聲音語言的奠基
- 樂器:口哨(Alessandro Alessandroni)、電吉他、鞭聲、手鼓、打擊木塊、人聲吶喊。
- 配器極簡,聲音空間感強,營造孤獨、荒涼的西部氛圍。
- 樂句短小、重複性高,旋律辨識度極高。
- 創新點:將「
音效
」納入音樂語言,打破傳統交響西部片的厚重銅管格局。
🎼 1965 — 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
- 聲音語言的擴展
- 樂器:口哨、音樂盒(懷錶)、銅管、弦樂、電吉他、人聲和聲。
- 加入音樂盒主題與劇情道具高度綁定,柔美旋律與緊張節奏形成對比。
- 銅管與弦樂比前作更豐富,分層更細膩。
- 創新點:配樂與敘事直接融合,音樂元素(音樂盒聲)在劇情中反覆出現,強化人物關聯與情節張力。
🎼 1966 — 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 聲音語言的交響化
- 樂器:擬聲人聲(模仿土狼嚎叫)、口哨、管弦樂、電吉他、軍鼓、馬蹄聲打擊。
- 音樂分段堆疊,節奏更有層次與推進力,情緒張力被放大到史詩級。
- 開場動機簡單卻能延伸變奏至多個場景。
- 創新點:將民間樂器與管弦編制完美融合,聲音語彙擴張到完整交響結構。
🎼 1968 — 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 聲音語言的抒情極致
- 樂器:女聲獨唱(Edda Dell’Orso)、弦樂、木管、銅管、電吉他。
- 旋律線條極為抒情,拉長音與漸進堆疊帶來史詩般的時間感。
- 各角色擁有獨立主題旋律,並在劇情中交織變化。
- 創新點:將西部配樂由粗獷轉向宏大抒情,情感深度超越單純動作氛圍,開始成為「史詩戲劇」的靈魂。
🔍 配樂演進重點
- 樂器擴張
- 1964:少量樂器,強調聲音的空曠感與粗糙質地。
- 1965:增加音樂盒與銅管,開始多層對比。
- 1966:全面交響化,加入擬聲人聲、軍鼓與更密集的打擊。
- 1968:引入女聲獨唱與更大規模弦樂,抒情與史詩感並存。
- 旋律與敘事的融合
- 音樂動機與劇情道具、角色行為緊密綁定(音樂盒、擬聲人聲、女聲主題)。
- 從粗獷到抒情
- 前期偏向野性、孤獨、緊張感。
- 中後期融入宏大與情感深度,讓西部片不再只是動作,而是帶有悲劇詩意的史詩。
🔍 與「鏢客三部曲」的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