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小新現在正式開放「線上會計家教服務」囉!如果你有相關學習需求,可以填寫以下表單,我會主動聯絡你安排試教(試教提供半價優惠😊):
👉https://forms.gle/x7BzefGoMBwbdChF9


在這間簡潔、光線明亮的會議室裡,即將發生一場關於「價值投資」的對話。

伯卡德內心獨白:
我從慕尼黑到這裡。就只為了問一個問題。一個看似簡單,卻又無比複雜的問題。

我想了解你們如何判斷「內在價值」。理論上正確的方法是折現後的現金流,但你們又說這種方法本身有其固有的困難。其他書上也提過營運收益倍數,甚至是淨值倍數…

我想知道,你們實際使用的「量化方法」究竟是什麼?你們會預測多久以後的未來呢?

華倫:
我懂你的問題。但我決定假裝不懂。讓查理先說。

如果你要判斷內在價值或安全邊際這些東西時,沒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機械化地套用,讓任何按下按鈕的人都變得有錢。這是一場…需要經驗的遊戲。

假設我們要去買一座農場。我們往北開個 30 英里。

發現那裡的農場每英畝可以生產 120 蒲式耳的玉米,以及 45 蒲式耳的大豆。

我們知道產量、肥料和地稅的成本以及雇農夫幫你幹活的成本。我們能算出來,在保守的假設下,這塊地能賺多少錢。

假設每英畝每年淨賺 70 美元。那問題便是:你…願意為這 70 美元付多少錢?

你在考量未來的技術、產量與價格後,你可能會決定,想要獲得 7% 的報酬率,那麼你會為每英畝支付 1,000 美元。

這時如果售價是 900 美元,你就會買。如果是 1200 美元,那你就會去看別的地方。…我們在評估企業的時候,做的其實也是一樣的事情。

投資的數學原理,伊索在西元前 600 年就說過了…

「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我們的問題是:

什麼時候能拿到那兩隻鳥?要等多久?我們能多確定林中真的有兩隻鳥?可能更多嗎?該用多少折現率?我們就是用這種方法,把不同公司互相比較。

投資的核心,就是評估公司未來能夠分派現金的能力,或者是將現金再投資並獲得高報酬的能力。

就像路過一家麥當勞。你會想,值不值得花 100 萬美元買下它?還是 130 萬,或者 90 萬?

這時你會考慮未來的競爭、合約的更動、人們的口味…然後推算它每年能賺多少錢。

投資…就是這麼回事,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須知道自己何時是「懂的」,何時已經超出了你的「能力圈」。

你必須意識到,我們從沒有一套系統,能判斷所有企業的價值。

我們把絕大部分決策,都丟進「太難」的那一堆資料夾裡。

然後只篩選出少數我們能「輕鬆判斷」的機會。

我們從不試圖去跳七呎高的欄杆。

我們只是學會了如何辨認那些一呎高的欄杆,並且避開其他的。



如果你覺得這篇小故事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成為我的付費訂閱者。這不只是對我創作的支持,更讓我有資源持續深入研究與整理這些知識,讓內容更完整、更有價值。
💼 方格子付費訂閱專區👉每月餵食寫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