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到大,英國和倫敦(London)常常會聯想在一起,成為一個名詞「英倫」,似乎只要牽扯到英國的風格,就會說是英倫風。既然來到了英國,那怎麼可以不去倫敦逛逛呢,去體驗一下何謂英倫風。只是,倫敦這麼大,究竟哪裡才比較具有所謂的英倫風格呢。
既然有了疑問,那就要想辦法去解答。我翻了一下旅行社的行程簡介,以及參考網路上的推薦,發現大家所提到的景點似乎都大同小異,彷彿到過這些景點,就算是有去過倫敦。因此,在一個週末的時候,我就到牛津市區搭車前往倫敦。好玩的是,當坐上牛津到倫敦的巴士後,抱著觀光客的心態,我好奇的看向窗外,發現他在牛津走的路線是我才剛走過的路線,直到過了墨德林學院,才走向另一條道路。也就是說,我其實不用花太多的時間走到牛津市區,就可以在宿舍附近的公車站上車。但不管如何,這應該也是一種體驗吧。
離開牛津之後,窗外的景色從牛津風格的建築物,轉向了一片田野,似乎是屬於英國的鄉下地區。中間經過幾個小鎮,窗外又變成了另一幅景色,之後就進入塞車路段,彷彿在告訴著我,已經到達倫敦了。從上車之後大約兩個小時,司機在我感到陌生的一個地方,廣播已經到達終點站,我看了一下四周,除了街道,還是街道,並沒有出現任何一個倫敦的地標。下車前,使用我那算是破爛的英文詢問了一下司機先生,他告訴我沿著眼前的這條路,就可以到達觀光客最多的地方,倫敦的地標景點幾乎都在那附近。帶著疑問與不安,我邁開步伐往前走,希望我不會在這裡迷路。

倫敦街景
沿路上,對於這裡的事物感到的好奇與新鮮感,逐漸的將疑問與不安驅逐出境,或許也是因為拿著手機或相機拍照的人愈來愈多。我看向周圍的建築物,也愈來愈像是記憶中倫敦的樣子,或許應該是說網路分享中的倫敦樣貌。順著道路往前走,亦或是順著前人的步伐往前走,景色愈來愈接近想像中的倫敦,紅色的雙層巴士,經典的英倫風格建築物,還可以看到倫敦眼在建築物的上方緩慢轉動著,這就是倫敦無誤。

倫敦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一景
突然之間,前方出現一整團一整團的旅客,他們停留在一棟看起來是教堂的建築物前面,似乎是在等待進入裡面。我相信他們應該不是要進去禮拜的,畢竟這一天是星期六而非星期日,那麼這裡應該就是傳說中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那個只有顯著功績的人才能永久居住的西敏寺。說句實話,我對於他人的永久住處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再加上這排隊的人龍實在是太長了,我在倫敦想去的地方還有許多,不想花一整天的時間都在這。所以,就東瞧瞧西瞧瞧,看看有沒有特別吸引目光的東西。

倫敦一景
或許是因為我第一次來到倫敦,也或許是因為我才剛踏上倫敦的土地上,對於這裡的一切感到十分的驚奇。任何的一棟建築物,也許對當地人來說並非甚麼新奇的玩意,對於我這個外地遊客來說,都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般的特別。當然,能留在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上的建築物或紀念碑,應該都不能算是一般般的事物,只是我並不知道罷了。

倫敦一景
說來神奇,西敏寺附近的這個區域,向來都是觀光客最愛來的地方,雖然建築物的風格不盡相同,但大家的目光似乎也都是一致的。這樣的雷同,算是英雄所見略同嗎,還是只是跟著別人的步伐走,看著別人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看到別人拍什麼,自己也就跟著拍什麼而已呢。我不知道,也沒有心思弄明白,因為想去的景點太多了,在當下,也不會想到這一層心思。

倫敦西敏寺一景
我只知道這裡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不僅僅是排隊進入西敏寺的人龍很長,連像我一樣只在外面徘徊的人,也多到一個離譜。這樣的人潮,縱使我有一絲絲想進去參觀的念頭,也馬上就會被澆熄。取而代之的是,看著手上的手機地圖,往下一個景點邁進,讓西敏寺成為一個到此一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