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白說,來阿爾巴尼亞之前,我對這個國家的認識幾乎為零,頂多就是知道它在巴爾幹半島(很多朋友問我去非洲旅遊這麼久幹嘛?),然後就是在冷戰期間,阿國獨裁者霍查(一開始)非常崇拜毛澤東,所以中國捐助來的物資源源不絕,期使當時的新中國也是窮得叮噹響。

羅馬人於公元二世紀建立的古城牆,保存相當完好
阿爾巴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岸,左臨亞得里亞海與愛奧尼亞海,北面被高山包圍,東面與南面也都是接連著一條條南北向的山脈。
這片土地自古以來是伊利里亞人的故鄉,從公元前起,先後受到希臘文化、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以及穆斯林的奧斯曼帝國與在海邊建立殖民地的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與影響,因此留下非常多元的文化遺跡。

羅馬人於公元二世紀建立的圓形劇場(競技場)
20 世紀初,阿爾巴尼亞在 1912 年宣布獨立,但隨後歷經政局動盪與二戰戰火。二戰後建立共產政權,長期與外界隔絕,直到 1990 年代才脫離蘇聯掌控。
即便如此,阿國依然是沉睡了三十年寧靜的歲月,直到2022年COVID疫情解禁後,可能是窮瘋了的阿國政府才想起對外全面開放觀光這招,

如今的阿國正以其壯麗的山脈、原始的海岸線以及豐富的歷史古城,成為歐洲觀光客新興的旅遊目的地。(我們此行只見到五根手指頭數的出的亞洲觀光客)
其中,我們前往的第一站:都拉斯(Durrës) 是阿爾巴尼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港口。
它由希臘殖民者於公元前 7 世紀建立,當時名為 Epidamnos,後來被羅馬人稱為 Dyrrachium。

阿國街邊的塗鴉/壁畫水準都挺高的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都拉斯成為古代連接東西方的交通樞紐,著名的羅馬「埃格那提亞大道」就由這裡一路往南延伸至拜占庭。
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遺跡是 羅馬圓形競技場,可容納兩萬名觀眾,是巴爾幹地區最大的古代建築之一。
此外,都拉斯還保留了拜占庭城牆與奧斯曼時期的遺跡,展現多重歷史層次。

羅馬遺跡圍繞著古城區,大道的盡頭就是清真寺
現代的都拉斯既是阿爾巴尼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最繁忙的海港,距離首都地拉那僅約 30 公里。
夏季時,當地的亞得里亞海岸吸引大量遊客,是結合歷史與休閒的旅遊勝地。觀光客而言,都拉斯不僅能見證古代文明與帝國興衰,還能在沙灘與咖啡館間,體驗屬於地中海式的悠閒氛圍。

每天晚上大約六七點鐘黃昏時刻,居民與觀光客就會冒出頭來在各個酒吧出現
我們白天時總是納悶人都去哪兒了?不是在首都機場看到滿坑滿谷的觀光客嗎?怎麼才不過三十多公里遠的都拉斯就半個人也看不到?
原來因為白天氣溫動輒3-40度,所以除非是度假海濱,不然大白天在街上是看不到人的。只有在黃昏六七點過後,觀光客才像吸血鬼一樣,一叢叢的冒出頭來,出沒在酒吧與大街上。

右邊是羅馬時代的海堡,也是都拉斯這座城市的象徵物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趟走訪了阿國這麼多城市,即便是在酒吧流連到半夜回家,也沒有感覺任何危險性。
大街上沒有像羅馬、巴黎一般的扒手與索要金錢的壯漢,連乞丐也不是太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阿國自己本身實在太窮困了,而且前蘇聯國家的歷史因素,使得黑幫與小偷還沒有落戶到阿國來。
想要體會阿爾巴尼亞文化的純樸與單純,可能真的要趁這幾年全國還沒有很觀光化之前來旅遊了。

餐廳屋頂上跳舞的男女們
第一天我們就在都拉斯舊城區亂逛,搞懂了這座城市的座標後,隔天才開啟我們在都拉斯的探索,我們將前往一間以介紹蘇聯時期人民生活的私人博物館、以及更多有趣的探險。
我們下一篇見·

另一處的羅馬演說場,整個城市舊城區都是古蹟
-------------------------------------------
再次感謝你看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或是按下文章的喜歡,讓我知道!
特別感謝在2025年打賞本沙龍四個專題的讀者&每一位付費訂閱讀者,
以下感謝7-9月秋季號電子謝卡打賞讀者:C.A Tsai ; 胖子K ; 小雪球
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人文歷史﹑紐西蘭風光文章給各位。
您可以透過以下電子卡片連結進行打賞: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