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第二本克莉絲蒂小說,在上一本〈一個都不留〉最後被那意外的兇手劇情所吸引,因此對謀殺天后的小說產生了興趣,而這次會選擇〈羅傑艾克洛命案〉主要是在博客來看到一位書評家的評論:
「某手法創始者,經典雋永,技驚四座,值得五星。 不建議初入坑讀者,容易形成「阿嘉莎障礙」難以再讀到同次元作品。」
這樣的評論引起我的好奇,怎樣的寫作手法被如此的讚賞。
故事概要
劇情發生在一個純樸的小村莊”金艾博特村”,由一場自殺案件起頭,這看似普通自殺,背後卻藏著一個秘密,進而引發一場謀殺案,而死者是當地富豪羅傑.艾克洛。
退休的偵探赫丘勒.白羅受委託而對此謀殺案展開調查,他以自身強大的灰色腦細胞!?搭配細膩的心理學透析人性,發現了一件每個嫌疑犯的共通點 “每個人都各自隱瞞了一些事情”
委託人姪女佛洛拉.艾克洛
行蹤成謎最大嫌疑犯養子拉爾夫.佩頓
舉止怪異緊張兮兮的男管家帕克
一表人才的助理傑佛里.雷蒙
冷靜寡言的軍人布倫特
似乎和死者關係匪淺的能幹女管家拉瑟兒
說話誇張死者的弟弟遺孀艾希爾.艾克洛
突然想離職的接待女僕俄秀拉.伯恩
這本小說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會跟隨著白羅對每個嫌疑人的詢問,逐漸了解每個人物以及真相,直到最後僅剩的唯一嫌疑犯…
以下微雷不專業分析 (斟酌觀賞)
前段提到的”某手法創始者”,讓我在看這本小說時一直留意著作者的安排,整體來說並沒有特別不同於一般推理小說,調查→詢問→推理等…,直到讀完最後幾章才明白”某手法"是為何物。
這個手法讓我想到前些日子在〈小說課之王〉裡提到的技巧 ”有問題的敘事者”,在這本小說雖是第三人稱,但大部分時間都是以特定一位人物 "夏波醫師" 的觀點出發,而在小說中,白羅曾說「每個人都各自隱瞞了一些事情」,而這包含這位醫生,當他帶有偏見或其他意圖時,我們就會受到這個觀點影響,而錯過了兇手的線索,再加上使用"多重嫌疑犯”的寫作方式,讓每個人都存在著殺人的理由,更增添推理難度,眾觀而言,克莉絲蒂的小說真的蠻精采。
書本資訊
書名: 羅傑艾克洛命案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作者: 阿嘉莎.克莉絲蒂 (Agatha Christie)
出版社: 遠流出版
譯者 : 張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