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有趣的主題,其實如果對自己所買的ETF,做一些研究的話,這並不是個很困難的問題。
先想想ETF的配息來源,遇到大跌時會怎樣?
股票股利(成份股公司配發的現金股利)
→ 不會因 ETF 市價跌破發行價而消失,因為公司照樣發股利,ETF 持有就能收到。
債券利息(債券型或有固定收益部位的ETF)
→ 同樣不會因市價跌破發行價而消失。債券該付利息就會付。
資本利得(成份股賣出時的價差收益)
→ 如果市場普遍下跌,ETF 處於虧損、沒有賣出獲利,就可能沒有資本利得可分配。這部分的來源會失去作用。
平準金機制(新舊持有人配息公平):
→它不是真正的收益來源,如果 ETF 長期跌破發行價,淨值縮水,平準金機制可能會暫時退出配息來源。
下一步該怎麼做?
檢查ETF成份股在股災時,是否仍持續獲利?
如果大部份成份股在以往的股災發生時表現不佳,也許該考慮將資金轉往獲利更穩定的個股或ETF。
建立投資的風險護城河?
股災發生時,才開始避險,不管怎麼跑都會有損失,最理想的做法是,看到股市大盤創新高時,開始提高資金部位至少10%到30%,這筆資金可以拿來做未來的加碼,或是當你發現ETF配息少得可憐時,也許可以撐住這段黑暗期,不用被強迫賣掉好股票。
不建議空手,是因為大盤創新高後,還是有可能上漲一大段,盡量全程參與市場,維持盤感會比較理想,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只要能保持心情愉悅,都不是問題。
簡單的總結
當ETF 跌破發行價時,股利與利息來源不受影響,但資本利得來源會大幅減少甚至失去作用,因此配息金額可能下降,僅剩下「股利 或 利息」能支撐。
重點是只要成份股還配得出股息,ETF就一定能配息,所以與其以訛傳訛的相信謠言,不如花點時間好好檢查自己持有的ETF成份股,認真的去了解最真實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