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公園裡,有一座山。
台中公園裡有一座山,叫做砲台山。從山腳下仰望山巔,大概......嗯——足足有三、四層樓的高度。如果腿腳有力,體能狀況也非常好,那可以試著爬爬看,大約要花上1分鐘的時間方可攻頂。
過去在台中縣、市尚未合併時,砲台山是舊台中市內行政區內第一高山,海拔高度足足有89.598公尺。日軍曾在這個制高點設置三門防禦大砲,故此山被稱作「砲台山」。砲台山原名「大墩」,即是台中市舊名的由來。現在砲台山上當然已經沒有大砲了,然而山上有著比大砲還要重要的史蹟,堪稱是國家級的寶藏。山腳看向山巔處,即可見到山上的望月亭。與望月亭隔著步道相望的巨大鳳凰木樹下,有著許多登山朋友喜歡的收藏,那就是三角點。砲台山上總共有三個「三等三角點」,分別為89號、120號、160號三個三等三角點。

三個三角點同框。
先來說說什麼是三角點。三角點是全世界在做地圖測繪與地籍時,於土地上所設置的基準點。在台灣最高層級的三角點共分四級,一、二級由陸地測量部(日制)設立。第三級有兩種,由陸地測量部設立的陸測三等三角點,以及由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設立的地籍三等三角點。第四級設立單位為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主要用於小區域的測量,又稱作為「圖根點」,地籍圖上常可見到的圖根點就是這個。
另外還有許多各行政單位,如內政部、聯勤、總督府、山林、礦務、省政府、經濟部、水利署等依照各自需求自行設立的三角點,這裡不一一解說。砲台山上的是國家級陸測三角點。
在台灣,一到四級的三角點材質皆為立方體的花崗岩石杵。朝南的面會刻上等級以及三角點的字樣,朝北的那面會刻上編號。一等三角點的半徑常達到數十公里,一、二等三角測量多用於大地測量及相關科學研究,三、四等三角點較多用於土地測量或工程控制。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習取德國的土地測量技術,在地面設置方形石製標石作為永久標誌。日本統治台灣後,為了實際管理需要而在台灣總督府設立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快速地以三年時間在明治36年 (1903年) 完成基本土地測量,埋設三等三角點標石1028顆(因用途為地籍測量,故俗稱「地籍三角點」)、圖根點標石約 2300 顆,製圖成果為《臺灣堡圖》。明治42年 (1909年),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開始實施數次更正式、更詳細的三角測量,埋設一等至三等三角點標石共約1176顆 (俗稱「陸測三角點」,因繼日本本土之後測量,故編號相接),製圖成果為《臺灣地形圖》。(此段文字描述來自維基百科)
由於陸測需求,大多數的高層級三角點會設置在制高點,也因此三角點會成為許多登山朋友拍照打卡的蒐集對象。據網路資料顯示,砲台山上的89號三角點,已被升級為一等三角點,成為台灣海拔高度第二低的一等三角點。
為何89號三角點會被升級為一等三角點?應該是由於它的重要性。89號三角點,是台灣第一顆三角點。明治33年3月設置(清光緒25年,西元1900年),是台灣地圖測繪的起始基準點。
台灣省地政處於1984年設置了由五面紅色花崗岩組構的石墩,頂面再鑲崁進青銅標牌的一等三角點,在一眾三角點中外型無比尊榮。有一說是要凸顯台灣第一顆三角點的重要性,另一說是為了將台灣第一顆三角點包裹在其中,以保護這無比重要的文資史蹟。至於那顆原始三角點還在不在裡面?我在網路上找不到確切證據,或許這說法會成為都市傳說也不一定。
在89號一等三角點的附近,還有兩顆用砌磚矮敦圍繞保護的三等三角點,分別是120號以及160號三等三角點。為何要如此密集設置三顆三角點?這兩個三角點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呢?
由於89號三角點太過具備歷史地位,而台灣不乏藍血仇日份子,更少不了極端愛台基本教義派。這兩種份子走上極端時,難保不會有見到89就高潮的奇怪心態。因為擔心89號三角點被人私自帶回家去供養(我~我~)找不回來,因此特別設置了120號及160號三角點,一旦89號三角點真的佚失,可以利用另外這兩顆三角點去定位出89號的精準座標,再於那個有歷史意義的位置重新設置三角點。因此120號及160號是「三角補點」。
見過不少三角點,但由於過去不知道三角點的作用,因此沒有特別去拍下收藏。也許89號一等三角點就成了我收藏三角點的開始,相簿裡現在也收藏有三個三角點了呢。
以上就是簡單介紹台中公園砲台山,以及山上的寶藏三角點的故事。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對了,這篇我還沒有開罵!但是,我怎麼會讓讀者失望呢?對不對!

台灣測量三角原點紀念中心碑
以防來台中公園的市民遊客不知道這裡有個台灣地圖測繪基準原點,同濟會特別在砲台山山腳下設置了「台灣測量三角原點紀念中心碑」。那——個設計,真是爆炸醜!各個沒有根據且解讀不出含意的元素毫不相干各自獨立,整體的組合更是毫無一丁點美感可言,這麼重要的紀念碑長這個樣子!這已經不是是美是醜見仁見智的問題,這樣要命的觀念只是讓全民的美學教育無法進步而已。我就說到這裡。
備註:160號三等三角點可明顯見到已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