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面用熱鬧的商店以及蝦皮說明了流動性、交易深度的重要性,今天我們來討論真實撮合。
我們來做個比喻
我們想要在蝦皮買東西,在蝦皮搜尋時,我們會看到商品下方會標注“已售出 XX 個”,我們可以藉此判斷這個商品的熱門程度。因為我們相信蝦皮平台的流量及公正性,所以我們都會預設這個“已售出 XX 個”是真實數據。
不曉得你有沒有看過募資網站或是一頁式廣告,在商品說明頁說現在商品已經賣掉多少個了,每分鐘都賣出多少個,晚一點你就買不到或是這個優惠價就沒有了,這都是廠商自己說的,你並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銷售。
或是,廠商想要衝蝦皮的銷售榜,找帳號來自己買自己賣,左手交右手,然後支付對應的手續費來增加售出數量。
真實的撮合是: 你開空單時,因為交易所的用戶很多,會有其他真實用戶開多單,如果價格一致,你與另外一個用戶就會成交,你賺錢他賠錢,你賠錢他賺錢,是一個 0 和交易,而交易所從中獲取交易手續費,交易所沒有承擔到風險。
根據上面的舉例這邊有兩種類似邏輯的假撮合的方式:
1. 在合約交易上比較常見,我用程式碼,讓我的交易所價格跟著大所的交易量及價格,然後用戶買、賣到的價格都是大所的價格,但是因為小交易所的流動性不好,如果等另一個用戶跟我的單成交必須要等很久,所以交易所就自己當用戶的撮合對手,你做多,交易所就直接拿你的對手空單價格來增加成交速度,讓用戶體驗比較好,但是在這個情況下交易所承擔了比較高的風險,所以交易所不會樂見客戶賺錢,所以當你賺太多,他們就會讓價格直接插針插到你的強制平倉價格,讓你承擔 100% 的損失。
2. 請做市商到交易所內部做深度,這個是什麼意思呢?當我交易所的流動性不好時,用戶交易都要等很久,會讓用戶不願意在我的交易所交易,於是我就請做市商來幫忙掛單,增加深度,交易所會將資產放入做市商帳戶,然後請做市商掛買單與賣單,然後做市商可以透過高頻的買賣讓交易的流動性看起來很好,有做市商的交易所基本上也算是真實撮合,但是有些做市商會為了避免損失一直閃單,意思是有真實用戶來掛單時,做市商的機器人會插隊掛單在你的單前面,迫使你掛市價單或是將價格調整為更不利的價格。
這邊就是真實撮合與假撮合的區別,應該如何判斷交易所是真的撮合還是假的撮合呢?
針對 1. 可以看 CoinmarketCap 中是否有接入 24H 交易量,如果我用程式碼寫成的假交易,是無法提供 API 給到 CoinmarketCap 進行即時追蹤。
針對 2. 比較容易發生在中小型交易所,用造市商其實是交易所的正常操作,我們應該要避免使用到會閃單的做市商,你可以觀察交易所的特定交易對,他在掛單時會有同一個價格一直取消出現取消出現,這種就可能時閃單的做市商機器人。
最保險的做法就是,選擇大型的交易所進行交易,例如 Binance/ Gate / OK 等口碑較好的交易所來進行交易。
希望大家都能安心交易,不會遇到插針資產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