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袁斌

由於大躍進期間瞎折騰、中國發生大饑荒,百姓剝樹皮充饑,浮腫病氾濫。(公有領域)
江蘇省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中心,地形以平原遼闊、地勢低平、河網稠密、湖盪眾多為特徵。江蘇省因氣候適宜、資源豐富,歷來是中國最為富饒的省份之一。這裡是魚米之鄉,歷史上很少鬧饑荒。和其它省份相比,這個省居民的生活水平較高。人們稱江蘇省為「富饒的寶地」。
但在1958年到1961年間,因為中共「大躍進」的瞎折騰,連江蘇省這個富饒的地方也發生了嚴重的饑荒。《江蘇五十年》一書的「綜合篇」中談到,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使得高指標、浮誇風和「共產風」泛濫起來,糧食連續三年減產。由於缺糧吃不飽,從1959年秋冬開始,全省各地農村出現了1949年以來從未有過的浮腫病。
早在1959年春,中共溧陽縣委第一書記顏景詹下鄉慰問浮腫病人時,看到10個患者死在路上。其中,43歲的農民周目中,從水利工地回來以後,晚上吃了兩碗粥,過一會兒出去小便時就倒地死亡。
1960年12月20日,中共江蘇省委向中共中央報告說:去冬今春以來,全省有寶應、興化、高郵、江都、建湖、江浦、泗洪、海安、宜興、溧水等十幾個縣發生了嚴重的或比較嚴重的疾病。目前全省患浮腫、消瘦、青紫、子宮下垂等疾病的數字相當大,人民群眾的體質普遍地下降。不僅農村如此,目前城市的部分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發病人數也有上升,浮腫病已開始出現。
到了1961年和1962年,浮腫病流行的情況更嚴重了。1961年8月22日,一份特急電報從江蘇省委發出,發送的對象是中共中央、國務院與華東局。電報的題名為《關於糧食問題的請示報告》,該電報由江蘇省長惠浴宇簽署,抄送中共江蘇省委各常委及江蘇省委財貿部、江蘇省政府糧食廳,並同時要求中央轉報華東局書記柯慶施、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電報中提及:全省有近四十萬浮腫病人。蘇州專區(包括蘇州市)1957年因浮腫病去世四萬六千多人。
據1962年下半年江蘇省衛生廳的文件《今年上半年主要疾病防治工作情況和下半年的防治工作意見》披露,1961年秋季,江蘇全省大量發生浮腫病。農村除個別生產隊以外,都有浮腫病人。病情嚴重的大隊,病人占總人口的3.5%,有勞動力的病人占總勞力的43.6%。城市居民及各行各業都有發病……病人最多時(春節前)全省高達95萬人,占總人口的2.33%,損耗最多的月份高達五千多人。以揚州、南通專區最為嚴重……據1962年1-7月統計,全省累計查出病人253萬人(大部分為去年遺留病人),累計治療216萬人,治癒率為86%……七月底,尚有病人33萬人。現在69個市縣中,有25個市縣病人在千人以下,有33個市縣不到一萬人,其餘11個市縣除海安、南通(縣)、如皋各為二萬多人外,均在二萬人以內。
當時江蘇爆發的疾病也不止浮腫病一種,中共江蘇省委防治血吸蟲病七人小組辦公室在《關於對浮腫病、婦女子宮脫垂和閉經等病在治療期間營養補助的意見》中表示,全省有子宮脫垂症病人35萬人,婦女閉經症病人80萬到100萬人。
江蘇省衛生廳黨組1960年12月28日的文件披露了患青紫症病的人數:「……由於吃了大量用污水澆灌的不新鮮的青菜,則常有青紫症發生,且於春秋季發病較多。今年全省累計病人有74,136人。病人中以兒童較多,有達37.5%的,治癒率在90%。」
(文章來源: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