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邊溝——反右運動的悲涼見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高天韻

raw-image

夾邊溝的酷暑嚴寒,映照著荒唐的時代、時代的悲涼。

夾邊溝,位於中國甘肅省酒泉市三十里外,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常常刮來八級大風。夾邊溝曾經有一個勞改農場,1957年10月至1960年底,三千多名「極右分子」從甘肅各地被放逐至此進行勞動改造。在大躍進的戰歌下,右派分子終日從事超負荷的體力勞動,忍飢挨餓,尊嚴全無。在這裡,他們不再是科學家、工程師、博士、編輯。他們,只是一群被壓在谷底、感受地獄、與死亡搏鬥的螻蟻。2003年,天津作家楊顯惠出版了《夾邊溝記事》一書,揭開了當年的恐怖真相。和鳳鳴女士的回憶錄《經歷—我的1957年》也提到了夾邊溝農場的慘劇。她的丈夫王景超就餓死在那裡。

  • 活活餓死的留美科學家

傅作恭,水利專家,在堂兄傅作義的勸說下,從美國歸來,報效祖國。為了支援甘肅水利建設,他欣然到蘭州工作,結果在反右鬥爭中被劃為右派,開除公職,送到夾邊溝。年過半百的他每天飢餓難耐,體力不支,於是向傅作義寫信求援。傅作義收信後,不僅沒有伸出援手,反而在回信中對他批評教育。1960年冬季的一天,傅作恭實在餓得不行了,想去摳點豬食充飢,結果倒在了農場場部的豬圈旁,再也沒有起來。大雪覆蓋了他的身體。

董堅毅,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一說是碩士),1952年回到上海,任惠民醫院泌尿科主任。1955年,董堅毅支援大西北建設到蘭州,在省人民醫院工作。1957年,因為給領導提意見,董堅毅被定為右派份子,送到夾邊溝農場的新添墩勞動教養,後轉到農場的高台明水分站。1960年,夾邊溝的勞改和勞教人員大批餓死。11月上旬的一天,董堅毅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向組長劉文漢交待如何用衣被和毛毯包裹他的屍體。三天後,董堅毅去世,年僅35歲。劉文漢將他包紮掩埋。七、八天後,董堅毅的妻子顧曉穎千里迢迢又一次從上海前來探望,卻被告知丈夫已死。當難友們帶她去看老董的屍體時,卻發現屍體被拋在荒野,裹屍的毛毯、鴨絨被人扒去,屍體上的肉已被人切割吃完了,只剩下紫色的頭顱留在骨架上。顧曉穎撲在骷髏上痛哭,說:「我不回去了,我要和他死在一起,我要和他死在一起!」難友們找來樹枝和煤油,將屍體火化。最後劉文漢用毛毯把骨灰包好,打成行李,由顧曉穎帶回上海。

沈大文,留美博士,甘肅農大的教授,研究植物分類。1958年被送到夾邊溝。在農場期間,沈大文不偷不搶,餓得不行就到草灘上捋草籽吃。1960年春,沈大文體弱不支,走不動路,卻不願麻煩別人替他打飯。每天,這位教授用繩子綁著兩隻布鞋跪著去伙房。據其室友俞兆遠回憶,有一天夜裡,沈大文說,他想吃個糜子麵餅,室友想方設法為他弄來兩個,但是次日清晨,沈大文靜靜地躺著不動,身體已經冰涼。

  • 反右運動

「反右運動」是中共於1957年發起的第一場波及社會各階層的群眾性大型政治運動。當時,中共使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口號,號召知識分子和群眾「幫助共產黨整風」。而當人們認真地向中共提出意見以後,中共翻臉不認賬,將實話實說的人劃為「右派分子」。一夜之間,對黨忠心耿耿的各界人員淪為政治賤民。這些右派按照罪行的輕重被依次勞動教養、監督勞動、留用察看、撤職、降職降級、免於行政處分。受到前兩類處罰的人員被迫離開原來的工作,到邊疆、農村、監獄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不久,爆發了全國性的饑荒,大批右派相繼死亡。

《九評共產黨》在【九評之三】「評中國共產黨的暴政」中寫道:「當時有幾句鼓勵人們鳴放的說詞,叫做『不揪辮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決不秋後算賬』。結果一場反右鬥爭劃定了55萬名『右派份子』。27萬人失去公職。23萬被定為『中右份子』和『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

「劃成『右派』的人中並沒有人提出要推翻共產黨,不過是批評、建議。就是這些批評、建議使數十萬人失去了人身自由,給數百萬家庭帶來了苦難。」「這些人連同他們的子女上大學、參軍都沒有份,就是到縣城找個工作也是不可能。從此他們失去了勞保、公費醫療,加入了農民的行列,成了二等公民中的賤民。」

在這場運動中,甘肅日報編輯和鳳鳴的丈夫王景超被打成極右分子,和鳳鳴受到牽連,成為一般右派。1957年4月,夫婦二人一同被押送勞教,和鳳鳴在十工農場,王景超到了夾邊溝。1961年元月上旬,和鳳鳴帶著積攢多時的牛羊肉、麵食、糧票和錢,輾轉到夾邊溝農場看望王景超,卻得到了他的死訊。

和鳳鳴寫道:「在反右派鬥爭中,我們雙雙被打倒在地,我們的靈魂被撕扯得流血不止。」

「原來,這個世道就是叫人們去餓死的,我的親人死了,許許多多的人都已餓死了,一切的一切,依然還都在原來的軌道上繼續運行。」「那時候,正義、善良、熱誠,對不幸者的同情等等人世間最可寶貴的東西,都被『政治』湮沒了。特別是在作為黨的喉舌及馴服工具的甘肅日報社,為了自己的生存,人們都甘當馴服工具,服服帖帖,這就使我的境遇格外地增添了許多悲苦,許多淒涼。」

她的回憶錄記錄了當年餓死人的慘狀。不少死者的遺體被飢餓難耐的難友們吃掉了。死難者的遺體掩埋得十分草率,白骨露在外面,綿延兩公里。

楊顯惠在《夾邊溝紀事》後記中寫道:「夾邊溝事件……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是甘肅歷史上慘痛的一頁;……但是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已經不多了,當年的事件製造者有意把它封存起來,當年的生還者大都謝世,少數倖存者又都三緘其口。作者將調查來的故事講述出來,意在翻開這一頁塵封了四十年的歷史,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並告慰那些長眠在荒漠和戈壁灘上的靈魂:歷史不會忘記夾邊溝。」

有人說,夾邊溝是「右派分子」的「死亡集中營」。六十多年前,數以千計的屍骨,被狂風掃落,葬在荒僻之地,留下一段駭人聽聞的慘烈。

不可思議、不可理喻的荒唐,發生在並不遙遠的昨天。許多真相,被黃沙掩埋。今日,相似的悲劇,還在上演。尊嚴被羞辱,生命被虐殺。紅色的機器,仍在運轉。同胞的冤情悽慘,民族的苦難深重。不應忘卻,亟待反思。


(文章來源:大紀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曉言的沙龍
4會員
60內容數
找回純真與善良,做一個正直、勇敢、無私的人。
曉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9
「『專制社會把人變成鬼,自由社會把鬼變成人。』我的經歷正是這句話的最好寫照。」鮑承模說,「希望中國人不再受我受過的苦。」
Thumbnail
2024/10/19
「『專制社會把人變成鬼,自由社會把鬼變成人。』我的經歷正是這句話的最好寫照。」鮑承模說,「希望中國人不再受我受過的苦。」
Thumbnail
2024/10/18
這位倖存的老地主,在他孤寡人生的遲暮之日,用清晰的語言,向採訪者講述了六十多年前他親身經歷和親眼目睹的驚心動魄的一幕。
Thumbnail
2024/10/18
這位倖存的老地主,在他孤寡人生的遲暮之日,用清晰的語言,向採訪者講述了六十多年前他親身經歷和親眼目睹的驚心動魄的一幕。
Thumbnail
2024/09/14
「良心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更有價值。」
Thumbnail
2024/09/14
「良心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更有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可思議、不可理喻的荒唐,發生在並不遙遠的昨天。許多真相,被黃沙掩埋。今日,相似的悲劇,還在上演。尊嚴被羞辱,生命被虐殺。紅色的機器,仍在運轉。
Thumbnail
不可思議、不可理喻的荒唐,發生在並不遙遠的昨天。許多真相,被黃沙掩埋。今日,相似的悲劇,還在上演。尊嚴被羞辱,生命被虐殺。紅色的機器,仍在運轉。
Thumbnail
「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    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   換句話說,人蒙受痛苦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痛苦。」     這是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峯會議中,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當
Thumbnail
「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    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   換句話說,人蒙受痛苦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痛苦。」     這是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峯會議中,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當
Thumbnail
每個鏡子反映的是厄運 狂歡者的言辭就像刀刃般鋒利, 刺激著他們的聽眾; 他們的恐懼機器為焦躁不安的人群提供了營養; 他們在空白筆記本上描繪著世界末日, 並以善意的謊言命名; 真相就在我們面前, 而對於旁觀者來說,情況就是這樣; 嘲諷的言辭不斷湧入, 告訴我們每個鏡子反映的是厄運 戰爭-以恐懼和苦
Thumbnail
每個鏡子反映的是厄運 狂歡者的言辭就像刀刃般鋒利, 刺激著他們的聽眾; 他們的恐懼機器為焦躁不安的人群提供了營養; 他們在空白筆記本上描繪著世界末日, 並以善意的謊言命名; 真相就在我們面前, 而對於旁觀者來說,情況就是這樣; 嘲諷的言辭不斷湧入, 告訴我們每個鏡子反映的是厄運 戰爭-以恐懼和苦
Thumbnail
李維:「當眾排便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是文明並未為我們準備的創傷,在人類尊嚴上的深深傷口,一種下流而不祥的挑釁,同時也是蓄意而不必要的兇殘體現。」──《草莓與灰燼》〈牲口列車〉,263 頁。
Thumbnail
李維:「當眾排便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是文明並未為我們準備的創傷,在人類尊嚴上的深深傷口,一種下流而不祥的挑釁,同時也是蓄意而不必要的兇殘體現。」──《草莓與灰燼》〈牲口列車〉,263 頁。
Thumbnail
《烈火焚身》不只是部關乎尋根的故事,更是一段發生於政治暴力下的悲劇。電影選擇以架空形式刻畫時空背景。 縱觀人類歷史上,我們從不缺此種悲劇。無論是宗教或意識形態釀成的衝突,時常導致政治暴力的發生,扭曲人性,使人喪失憐憫本能。最終,暴力不只會停留當代,它將是一個又一世代人們的共業
Thumbnail
《烈火焚身》不只是部關乎尋根的故事,更是一段發生於政治暴力下的悲劇。電影選擇以架空形式刻畫時空背景。 縱觀人類歷史上,我們從不缺此種悲劇。無論是宗教或意識形態釀成的衝突,時常導致政治暴力的發生,扭曲人性,使人喪失憐憫本能。最終,暴力不只會停留當代,它將是一個又一世代人們的共業
Thumbnail
1989那一年 波茲坦廣場的人們終於爬上圍牆 布拉格廣場的人們即將迎來春曉 台灣島上的人們正在悲情城市裏尋覓著方向 天安門廣場上的人們從槍林彈雨中墜入黑暗 1989那一年 希望將圍牆推倒 讓絲絨飄揚 令謊言退散 可希望卻也帶來了死亡 鮮血蔓延廣場 火焰吞噬夢想 那一年 我曾駐足在那彷彿仍聞得到煙味的
Thumbnail
1989那一年 波茲坦廣場的人們終於爬上圍牆 布拉格廣場的人們即將迎來春曉 台灣島上的人們正在悲情城市裏尋覓著方向 天安門廣場上的人們從槍林彈雨中墜入黑暗 1989那一年 希望將圍牆推倒 讓絲絨飄揚 令謊言退散 可希望卻也帶來了死亡 鮮血蔓延廣場 火焰吞噬夢想 那一年 我曾駐足在那彷彿仍聞得到煙味的
Thumbnail
有些劇的劇名要到最後才會了然其中的意思,《爭鋒相辯》就是這種劇名,一開始以為是把視角聚焦在法庭上的劇情,會有強烈風格的法庭辯論,而原來這四個字從一開始就不流於表面,而是轉化為內在的角力拉扯。 一個又一個的連續殺人事件,懸疑重重的氛圍瀰漫在主角周圍,直到最後四集才有了撥雲見物之感,剝開後的光亮照下,旋
Thumbnail
有些劇的劇名要到最後才會了然其中的意思,《爭鋒相辯》就是這種劇名,一開始以為是把視角聚焦在法庭上的劇情,會有強烈風格的法庭辯論,而原來這四個字從一開始就不流於表面,而是轉化為內在的角力拉扯。 一個又一個的連續殺人事件,懸疑重重的氛圍瀰漫在主角周圍,直到最後四集才有了撥雲見物之感,剝開後的光亮照下,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