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身邊不少朋友靠自學的方式考取日語檢定證照,其中有一個朋友甚至在今年順利通過日檢N2,為了犒賞自己,她給自己一個愜意的東京之旅。一路上的路標跟地圖幾乎難不倒她,直到在便利商店結帳時,店員快速說了一串:「袋はご利用ですか?」(需要袋子嗎?),她完全愣住,腦中只聽到一片模糊的音節。腦袋高速翻譯完成後也只是傻笑說「えっと… No No」然後揮手搖頭。
這就是學日文常見的痛點:考試和真實生活差很大!
1. 語速與連音考試日文:聽力題目發音清晰、速度適中,句子之間有停頓。
真實日文:日本人日常講話很快,常常把詞連在一起(例:「ている」 → 「てる」),還會縮略(例:「~しているんですか?」 → 「~してんですか?」)。
👉 結果就是:考試聽得懂,生活對話卻像「在放火箭」。
2. 詞彙使用習慣
考試日文:重視正式、書面語,詞彙偏學術或公文(例:必要、状況、確認)。
真實日文:更常用口語、簡略說法或流行語(例:マジで、やばい、めっちゃ)。
👉 考試背的單字可能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反之生活常用詞考試不一定會考。
3. 文法 vs 自然用法
考試日文:要求文法正確,句子常是完整結構。
真實日文:很多時候省略主語、助詞(例:「行く?」 → 「明日行く?」 → 「明日?」),甚至用半句話就能溝通。
👉 學生常因為腦中想湊「完整句」而說太慢,反而顯得不自然。
4. 應答模式
考試日文:主要測驗理解,聽懂題意、選正確答案即可。
真實日文:需要即時反應(例:店員問「ポイントカードお持ちですか?」要立刻回答「はい、持っています」或「いいえ、ありません」)。
👉 很多人明明懂意思,但因為反應太慢或不知怎麼回,最後只能尷尬笑。
5. 文化語境
考試日文:題目只測語言,不涉及文化背景。
真實日文:溝通時會夾帶文化習慣(敬語層次、場合用語)。
👉 例如:在便利商店店員說「袋はご利用ですか?」(需要袋子嗎?),如果不熟悉文化,就會一頭霧水。
6. 壓力情境
考試日文:考場相對安靜,心理壓力單純在答題。
真實日文:對話情境有時間壓力(排隊、結帳、臨時對話),加上「怕丟臉」的心理影響,讓人更難開口。
📌 總結
考試日文 = 公式化、標準化、書面化。
真實日文 = 口語化、快速、文化依附。
👉 在無尾熊老師30分鐘日語檢測體驗中,會用真實速度的日語來測試你的聽力反應,讓你清楚知道「考試日文」和「真實日文」的差距。

方格子商品下載區:\免費日語程度檢測/ 30分鐘就能看出你的日文盲點!
發音被笑過以後,我再也不敢講日文…直到我發現這件事
大部分日文自學習者的共同瓶頸‼️日文學了很久,卻無法順暢開口的真正原因
你以為「ありがとう」就夠了?日本人其實更常說這句!
-----如果你有正在學中文的日本朋友,可以追蹤我的IG~用台日音樂交流學習像珍奶一樣甜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