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到長崎才想起之前廣島那趟沒看原爆資料館。
到廣島的時候已經下午,拉著行李搭了路面電車又輾轉到住的地方也耗掉不少時間,辦了手續放了東西出門已經傍晚。看了地圖發現沒很遠,邊晃晃邊走路過去應該滿舒服,只是沒留意冬天天色暗得那麼快,到河邊前的街區已經明顯暗了下來,走在河岸雖然較明亮,但已是將暗未暗的熹微清冷。開始出現一些紀念碑,磨得光亮的石面上鐫刻了日文英文的說明,看了幾段實在遙遠,再往前走還有準備營業的河岸餐館與賣店,河的兩岸看來並不是觀光熱區,過了橋再一個蜿蜒才是爆炸遺留的圓頂屋。真冷、真暗、真安靜,河岸旁的圓頂屋就有不少人拍照,這一側似乎不是正面,但這個時間在這一側還算明亮,拍了幾張照再往前走,繞到正面有廣場那邊就整個陰暗了,算是正面的廣場,也就是圍籬的門面與廣場,當然也有好幾棵大樹遮得陰暗蕭瑟,真的是冷,而且一點生氣也沒有。這當然是我自己胡亂投射,畢竟是在車水馬龍有電車站的馬路邊,過個巷子又是紙鶴館,沒多遠就是百貨與商店街。過了電車站的那邊還是一個滿時髦的公園,只是在圓頂屋週邊就靜下來了。
白天才去了和平紀念公園,非常廣闊的公園,資料館紀念碑展示館沒一一去看,只記得走廣闊的地方,一直往前到和平之火,沒有戰爭的生活是這樣呀。
去了長崎,出了JR站明顯感覺不是一個現代大都市,站前就是路面電車站,歷史感十足的路面電車站。搭了幾站下車,得再往上坡走才會到原爆紀念館,夏天走這段真是熱到滿身大汗。資料館入口是很大的螺旋向下坡道,牆面上還貼了西元紀年,從2025一路往下回溯,到最後一個卻也是開始的紀年就是1945。從一個時間停在爆炸當下的時鐘開始,展示了非常多殘骸與文物,爆炸當下的燃燒與震波,爆炸之後的殘破與荒蕪,延續的是受輻射影響的生活。慘,看那些展示的內容真的覺得很慘,甚至在幾件文物前起了雞皮疙瘩,怎麼會變這樣的想法在展示的說明版上有明確的陳述,怎麼會走到這一步。歷史自有脈絡,或許也有對錯,某個時間點的某個人念頭改變的話就不會如此了吧?
出口附近的工作人員在發送紀念馬克杯,拿在手上才意會到2025正好是80週年,用「週年」好像哪裡不對,而我八月初到訪也接近當年的原爆日。離開原爆紀念館往附近公園走去,也正在準備追思會的場地,後面的巨大的和平祈念像手指伸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