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北方約1小時車程的大城(阿瑜陀耶),是泰國著名的文化古都,也是在曼谷王朝(拉達那哥欣王國)與吞武里王國之前,大城王國的首都。大城王國在18世紀時,被緬甸的東固王國所滅。如今,大城以其寺廟與舊王宮遺址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與影視作品取景地點。

大城著名景點帕喜善佩寺的三座佛塔,筆者攝於2022/08
儘管大城以其佛教寺廟遺跡聞名,但在這個古都,仍居住著許多從大城時代陸續在此定居的穆斯林。其中包含來自北大年區域的馬來穆斯林的後裔,他們至今多以「泰穆斯林」自居,而沒有馬來的族群意識。
這篇文章介紹的是在金山(ภูเขาทอง)區域,Aliyid Daroun清真寺(มัสยิดอาลียิดดารอยน์)的蘇非派穆斯林,以及他們圍繞著其謝赫(Sheikh,教長或智者之意)穆罕默德‧阿里‧蘇克里(มูฮัมหมัดอาลีชุกรี่)形成的獨特傳統。

大城地圖,紅色標註即為Aliyid Daroun清真寺所在地
此處地名源自該地區的著名寺廟金山寺(วัดภูเขาทอง)。其佛塔遽聞是東固王國勃印曩國王征戰大城後,為了紀念征服所建,佛塔的設計原是孟族風格,但後來暹羅人對佛塔進行翻修,目前僅有其底座保存孟族特色。另外一種說法是在勃印曩撤退前,佛塔只完成底座部分,後來納黎萱大帝中興後,又在底座上蓋一座佛塔,所以僅有底座保存孟族風格。
謝赫穆罕默德‧阿里‧蘇克里(1848年?─1932年),出生自大城金山的農民家庭。相傳他於7歲即赴麥加朝覲,並輾轉在阿拉伯地區旅行15年,學習伊斯蘭教義,從他離家到歸來約經歷了25年之久。謝赫回到暹羅時值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時期,據稱謝赫先到曼谷傳道,才返回大城。謝赫回到大城後,成為當地另一位謝赫阿卜杜拉·伊本·易卜拉欣(อับดุลเลาะฮ์อิบนิอิบรอฮีม)的弟子,傳承蘇非派嘎德忍耶道統(Qadiriyya)。
正如其他的蘇非派,謝赫的追隨者們相信謝赫是受到真主眷顧之人,且真主透過謝赫展現許多的聖蹟(Karamat),例如他在埃及沙斐儀派聖地待超過70週而未生病、有預知能力、碰觸謝赫的病人痊癒等。在謝赫晚年時期,由於金山還未有清真寺,居民要到倫普利鎮(ตำบลลุมพลี)的Nurus Yamal清真寺(มัสยิดนูรุ้ลยะมาล)進行禮拜,於是謝赫徵求親戚同意捐贈土地,便於1930年代以木造形式建成Aliyid Daroun清真寺。
1932年4月21日,謝赫穆罕默德‧阿里‧蘇克里歸真,他的親屬與弟子為他站者那則(Janāzah,殯禮),並為他舉辦功德儀式,後來成為Aliyid Daroun清真寺教眾們每年聚集的重要紀念活動。除了謝赫的紀念日外,在登霄節(伊曆7月27日)、嘎德爾(Abdul Qadir Gilani)忌日(伊曆4月11日)、聖紀月初(伊曆3月)(มุโหลดปากเดือน),也都會舉行盛大聚會,形成「一年四事」的傳統。
謝赫的神聖性不只受到其弟子認可,據說甚至有許多佛教徒也會到謝赫的墓廬表達敬意、祈求祝福。人們會奉上花環、鮮花等供物,祈求健康、安全、生計,或是兵役抽籤時不要中籤等願望。
我在曼谷做田野的清真寺,正是傳承自大城Aliyid Daroun清真寺的嘎德忍耶道統,他們之中也有許多人與金山的住民有著親屬關係。在有重要活動時,許多人便會從曼谷、暖武里等地來到Aliyid Daroun清真寺共襄盛舉。我便是隨曼谷田野地報導人的車來到大城,一起參與今年的聖紀月初活動(8/23-25)。
23日晚上抵達大城後,下了一場大雨,我們在停車的小學內待了好一陣子,等雨勢緩和後才進入清真寺。
宵禮過後,一陣軍樂聲響起,一群穿著海棠紅袍、頭戴酒紅色宋谷帽的管樂隊緩緩走進清真寺,緊跟著的是手執象徵嘎德忍耶的綠旗、手抱花瓶、拿著焚香爐、寶劍,以及扛著木轎的隊伍。焚燒乳香的煙霧與香味跟著隊伍一同來到,掩蓋了大雨過後的泥土氣味。轎上是一張黑色絨布座椅,放置著據說是謝赫曾使用的《古蘭經》以及戴過的帽子,轎頂為綠色圓頂,四面有白色蕾絲帷幕裝飾,並有百合花與泰式香花串裝飾,很是莊嚴。尚有一人,手執紅桿的綠色寶蓋,伴轎而行。
隊伍進到清真寺後,將轎子停在亭子之中安置,並開始紀念活動。那晚的紀念活動主要是誦唸〈雅辛章〉、《巴贊義》(Mawlid al-Barzanjī)篇章等,以及擊鼓吟誦。

在亭中安置的轎,鼓手們正在調整鼓,準備接下來的活動。筆者攝於2025/08
我的報導人主要是為了擊鼓而來到大城。在曼谷,我們社區有許多儀式活動也會有擊鼓吟誦的環節。而在金山,據報導人指出,只有聖紀月有擊鼓。不過,23日晚上的擊鼓比預期還要晚開始,報導人說,過去一般會在11點左右便結束,但那天將近午夜才開始擊鼓,凌晨2點多才結束,回到曼谷時已經是凌晨4點。
24日晚間,我們再次驅車從曼谷前往大城。活動同樣在宵禮後開始,這天的儀式是紀念活動的重頭戲,教眾們會扛著轎子,逆時針繞行清真寺七圈。據信,這繞行七圈便是象徵在麥加朝覲時繞行天房的環節。參與繞行的教眾們盛裝出席,在軍樂伴奏下,轎子從亭中被抬出,開始緩慢地繞行清真寺。
第一圈的繞行仍伴隨著軍樂演奏,但從第二圈開始,繞行只伴著教眾不斷複誦的贊聖。雨季的氣象總是瞬息萬變,宵禮前後雖有飄雨,但繞行前已經止住。只是約莫繞行至第三圈時,雨勢又增強了。人們繞行的腳步沒有受到雨勢影響,不過遊行隊伍中多了不少雨傘隨行。在繞行四圈左右,扛轎的教眾改由女性接手。
完成時長約一小時的七圈繞行後,輕快的軍樂再度響起,隊伍與轎子回到亭子之中安置。此時有些人從亭中向遊行隊伍撒花,有分享與祝福的意涵。安置完畢後,下一輪的功德儀式也準備開始,參與功德儀式的人圍圈而坐,同樣誦唸〈雅辛章〉及《巴贊義》的篇章等內容,時長也約為一小時。

教眾圍坐,誦念經文。筆者攝於2025/08
相關研究指出,「一年四事」的儀式結構大同小異,都是以扛著轎子繞行為儀式核心。在謝赫的忌日時,更會讓轎子乘船穿行昭披耶河,到下游的Takeya Yokin Rajamis Jinja Siam清真寺(มัสยิดตะเกี่ยโยคินราชมิสจินจาสยาม)舉行紀念謝赫妻子的儀式。而關於為什麼會有轎子,有兩個版本的故事,不過大意都是在描述謝赫晚年不便於行,需要坐在轎上,而過去只有上層階級才能坐轎子,因此也象徵謝赫的地位是高於一般人的。
這樣的儀式實踐,看似類於漢人民眾宗教的「繞境」,但其內涵與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這些獨特的傳統,已經受到學界與媒體的關注,網路上也有許多公開資料了。據說以往在儀式期間不允許拍攝,或是上傳至社群網站。泰國媒體Baboonhub,正好在去年底釋出關於謝赫穆罕默德‧阿里‧蘇克里的紀錄片,紀錄相關儀式、訪談,以及在昭披耶河上穿行的內容,片長約24分鐘(英文字幕),有興趣者可以進一步觀看。
※關於謝赫的生平以及儀式說明,主要參考自คมลักษณ์ไชยยะ(Komluck Chaiya, 2022)的期刊文章แช็คมุฮัมหมัดอาลีซุกรีย์: พิธีกรรมและความเชื่อของชาวมุสลิมภูเขาทอง จังหวัด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 (Shakh Muhummad Ali Sukari: Ritual and Belief of Thai Muslims in Phukhao Thong Community, Phranakhon Si Ayutthaya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