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個案小芸(化名)的對話,改變了我對「淨化」二字的理解。
(對話開始)
小芸:(語氣緊張)老師,我最近睡得很不好,一直覺得房間裡有「東西」。特別是農曆七月,我幾乎每天晚上都要開小燈才敢睡。我是不是該去拜拜?還是買些海鹽來淨化一下房間?
我:我感覺到你的害怕了。讓我們先不急著「趕走」什麼。你願意描述一下,那個讓你害怕的感覺,像是什麼嗎?是冰冷的?還是有壓迫感的?
小芸:嗯…比較像是有一種「被注視」的感覺。好像我做什麼,都有一雙眼睛在看著。這讓我心裡很毛,靜不下來。
我:(溫和地)我明白了。小芸,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想好嗎?坊間的淨化,常常教我們如何「推開」、「驅逐」那些看不見的能量,彷彿它們是壞東西。但你有沒有想過,也許那個「注視感」,並不是想傷害你?
小芸:不是想傷害我?那它想幹嘛?
我:它可能,只是一個「希望被你看見」的存在。就像一個被關在門外、拼命敲門的孩子,他看起來很吵鬧、很令人煩躁,但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嚇唬你,而是希望你幫他開門,讓他進來告訴你一件事。
小芸:(沉默片刻)…什麼事?
我:那往往是一件,你自己也害怕面對的事。你房間的「亂」,你總沒時間整理的衣服雜物,或許正是你內心「累積了太多與自己理念不符之事」的外在寫照。你為了討好同事接下的額外工作、你因為怕孤單而維持的食之無味的關係、你壓抑下去沒說出口的委屈…這些能量不會消失,它們會堆積在你的空間裡,成為一種「沈重的注視感」,回頭看著你。
小芸:(聲音有些顫抖)所以…不是靈擾?是我…我自己?
我:不完全是。更準確地說,是你內在那些「未被解決的情緒」和「未被實踐的渴望」,它們的能量凝固了,成為一種你需要去「淨化」的東西。所謂的靈體,很多時候只是被這些能量吸引而來,共振了你的恐懼而已。你真正要清理的,不是祂們,而是
滋養恐懼的內在環境。
小芸:那…那我該怎麼辦?我總不能跟我的恐懼說『嗨,我們來當朋友』吧?
我:(微笑)我們不一定要當朋友,但可以試著「對話」。這才是「淨化」的真正意義——不是拿起武器對外掃射,而是點亮一盞燈,溫柔地檢視自己的內在空間。
把那些不合時宜的信念、委屈求全的關係、消耗能量的雜物,好好地整理、感謝、然後放下。當你內部清爽了,外在的沈重感自然會消失。
小芸:感覺好難…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我:是的,開始最難。因為我們要面對的,是自己。這時候,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像我常用的「極光花精」,它就是一個很美的能量幫手。
它不像傳統淨化那樣「驅趕」,而是像一道高頻、溫柔卻堅定的光,照進你能量場中最混沌的角落。它的震頻,能幫你溫和地「震鬆」那些連你自己都說不清、卡死已久的能量結,讓你更有勇氣去看清:「哦,原來是這份委屈卡在這裡」、「原來是這個舊傷口還在痛」。
它不替你解決問題,但它替你照亮問題,並給你足夠的平靜與清晰,讓你能夠自己去面對、去選擇、去整合。
淨化,從不是一場對外的戰爭。而是一場向內的,溫柔的清理與重整。
(對話結束)
後記:
小芸後來告訴我,她開始嘗試整理房間,並在整理時對自己說:「謝謝你,我現在選擇放下。」她搭配使用極光花精,那個「被注視」的感覺不知不覺消失了。她說:「我現在才懂,原來我趕走的不是鬼,是那個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拼命討好別人的自己。」
真正的淨化,帶來的不只是安寧,更是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