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一場鹽埕區的走讀,主題是「繡布上的歷史」。我對服裝沒啥興趣,但是鹽埕區對我來神秘又迷人,不管什麼主題都很想去探個究竟。
高雄市鹽埕區,在民國20到60年代之間曾經是高雄最繁華的地方,全盛時期一年的稅收占全市的54%,幾乎全市一半的財富與交易都集中在這裡,高雄第一間百貨公司也在這裡誕生。如今繁華落盡,但這裡舊日時光的氛圍感超濃厚,路邊隨便撞到一間店都是老店,且這裡不像有些觀光化的老街,只剩下招牌和觀光客。鹽埕是「活」的老街,巷弄裡許多不起眼的老店,到如今依然充滿生命力的營業著,隨便一個在店門顧店顧到打瞌睡的阿伯,順手捻來都可以講出很多故事,而且說不定他還是深藏不露的老師傅。
「繡布上的歷史」走讀的是現在已很少見的「訂製服裝產業鏈」,有專門賣鈕扣的、賣布的、專門縫補的、專門製作衣服的店。現在我們買衣服大多是買品牌成衣,但在成衣還未盛行的年代,要買一件好的衣服只能用訂製的,故因應而生產生了許多相關店家。
小小壁攤邊的繡補師傅阿姨已經八十多歲,還能穿針引線真是讓我驚了個呆!當他敘述自己繡花針上的功夫時非常自信,氣場強大又可愛。現在有縫補需求的人少了,會來找阿姨的大多是因為想修補的衣物有紀念性,像是長輩的遺物之類的,這讓這份工作本身就充滿情懷。聊到最後阿姨直接公開徵學徒,是的!繡花針上的手藝怎麼可以失傳呢?阿姨是有在收徒的,最近期的一位徒弟還是男生。學徒收費兩萬,無限期學到會,學到你不想學為止,是吃到飽傳藝喔!
不管是做旗袍的老師傅、賣鈕扣的老闆。都可以從他們的口中感受到對自己一門專業的厚實底氣,那是積年累月的蓄積。在大家都穿成衣的如今,他們還能夠存活絕不是容易的事情。
一個下午的走讀讓我覺得很滿足,鹽埕是個富含深厚底蘊的街區,走在這裡會有穿越時空的感覺,可以感受真實生活裡的歷史,是老故事的寶庫。
我想我還會常來這裡聽鹽埕說故事,愛了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