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2023年11月月底約四天左右的時間,以徒步方式完成第1番到第11番遍路之旅。當地氣溫約為8度~12度,只有一天短暫下毛毛雨。
以下是我這次參考的書籍與網站:
◆ Facebook 四國遍路同好會
◆《遍路:1200公里四國徒步記》
◆ Shikoku Japan 88 Route Guide (2023)
◆ 四国遍路ひとり歩き同行二人 (俗稱:小黃本)
◆ 四国八十八カ所をあるく (大人の遠足BOOK)
→ 非常適合每日規劃徒步約 10 公里左右的人。
◆ 四國遍路指南PDF下載(繁體中文版)
◆ みんなでつくった遍路地図
原本預計於2020年春季進行四國遍路,但因新冠Covid疫情取消了行程。有幸終於在2023年年底,我以「區打」(區切り打)方式,也就是每一次走一小段遍路,開啟了漫長的遍路旅程。
Day 1 : 東林院、十輪寺
不同於一般遍路起始地點為德島第1番靈場「靈山寺」,我參考了《 四国八十八カ所をあるく 》這本書的行程建議,從阿波大谷車站附近的「東林院」開啟我的四國遍路之旅。
東林院供奉的大師為「種蒔大師」,一開始我以為是另外的法師,但後來發現種蒔大師是弘法大師空海的另一尊稱。因東林院為第1番靈山寺的奧之院(內殿),曾是最早期遍路者的首要出發之地,也就是早期遍路者會先來到東林院向空海大師許下發心的種子之後,再經過「十輪寺」的「談議所」(弘法大師講經說法之地)參拜,接著,才會朝向第1番靈場靈山寺前進。這種自古以來的巡禮方式,不知道為什麼到了現在比較少被提到?而我剛好有緣看到這樣的路程,決定想要「遵循古法」,體驗一下而開始了我的遍路之旅。

阿波大谷車(德島鳴門線)

種蒔弘法大師的由來說明

東林院一隅
可能因為一般的遍路者比較不會來到東林院,又或是當天我比較早到,我到的時候東林院只有我一位參拜的訪客,有點冷清。好在,東林院門口有一間溫馨招待處,提供免費奉茶之外,也販售一杯¥250的手沖咖啡,而且是用當地著名的阿波陶瓷杯熱騰騰提供。當日店內的大姐人相當親切,從我一踏入東林院的時候就對我噓寒問暖,因此我參拜完之後也點了一杯咖啡,現場還有一位當地的阿伯也在,他好多年前也完成了遍路之旅,我用不是很順的日語跟他們聊了天,待了大概15分鐘就起身要前往「十輪寺」再來才是第1番靈山寺。他們是我啟程路上第一回碰到的暖心人,可能因為前一天來到德島的時候,只覺得整個城市跟住宿的Hostel的人都很冷清,所以今天剛啟程能夠馬上感受到被關心的溫暖很是感動,我只能先用台灣茶包代表我的感恩之意回禮給他們。

東林院外著名的楓葉牆,從招待所窗戶即可看出去。
從東林院前往「十輪寺」的距離雖然不遠,但似乎無人知曉。我在東林寺跟大姐還有阿伯說我要往十輪寺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在哪裡呢。果然我到了十輪寺之後,比東林院還要冷清,我感覺是連住持或是維護的人都不在現場,更不用說參拜的人了。只有我跟植物還有菩薩靜靜在那裡。

十輪寺(談義所)

十輪寺(談義所)
Day 1 : 第1番 — 靈山寺

靈山寺
因為我的遍路之旅第一站並不是靈山寺,「第一次的神聖」已經奉獻給了東林院,我沒有那麼興奮,反而有一點恍惚。我原本以為到了靈山寺會有一些對遍路者很儀式感的事情,結果我自己期望跟想像太大,現場什麼都沒有,就是默默地你想要開始就開始的感覺。ˊ身穿全白的遍路者或佩戴相關服飾的人不多,倒是拿著攝影機錄影拍vlog的旅客有好幾位。還有,靈山寺納經處與販售遍路用品在同一處,我也很訝異的,因為毫無納經的神聖感!一位正在幫遍路斗笠寫「同行二人」的爺爺(我不確定他的角色是否是住持或神職人員?),寫斗笠寫到一半看到我拿著納經帳,就放下斗笠,轉身請我把本子給他,我在一陣混亂中得到了第1番靈山寺的朱印,甚至有一點點小小的失望,連大家推薦位於「門前一番街商店」的燒餅「あわくった」我都沒想要吃吃看。
可能因為這陣子在東京等其他神社或佛寺參拜完後納經寫朱印時,皆相當具有儀式感,甚至帶著神秘的感覺,神職人員寫朱印的過程不見得都能看得到,有時候還會發號碼牌給你,等5~10分鐘也是常有的事情,也不希望你拍照。但在這次小小遍路之旅,所有的納經處都很開放,要拍神職人員寫朱印好像也沒問題(雖然我沒有問,但我在網路上看到蠻多照片的),神職人員寫朱印的速度也都超快,跟我在東京是很不一樣的體驗。
總之,我在複雜情緒之下繼續前往第2番極樂寺。
Day 1 : 第2番 — 極樂寺
在前往極樂寺的路上,兩件讓我注意到的事情,第一件是途中會經過「板東俘虜收容所遺跡」和「德國村公園」。我在經過板東車站的時候,的確有看到一個「俘虜會所」之類的牌子,但我因為知識貧乏,對於這一區怎麼會跟戰爭俘虜有關感到意外,還覺得自己會不會是誤會了日文漢字「俘虜」的意思。沒想到從靈山寺前往極樂寺的時候,又看到了這麼大的一個告示牌,日後我在網路上讀到簡單的介紹,才知道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各地收容了大約 4,700 名的德軍俘虜,而位於德島板東收容所是最具盛名的,因為他們提供被俘虜者很大的自由度,以具人道關懷的方式在對待俘虜。我因為時程的關係,只有彎進去看了一下德國村公園還有現在已經變成國宅的建築樣貌,沒有再更往裡面走去看德國館,覺得很可惜。如果之後有經過這裡,時間能夠把握的話,請一定要再走進去看看「鳴門德國館」。


收容所遺跡部分變成「德國村公園」

收容所遺跡部分變成住宅
到極樂寺的路程為公路居多,路途上看到一名全身著黑衣、黑褲、黑外套的東方年輕男子,手持相機到處拍照,雖然他沒有揹著大包包走路,但我想會在這條路上徒步走的人十之八九都是遍路者吧?我們中間錯身一次,我沒有跟他打招呼,只看了一眼他在拍什麼照片,內心只想趕快走到第2番極樂寺,然後去吃碗烏龍麵。

第2番 極樂寺
現在回想,對極樂寺的印象沒有很深,當時一切都還在孰悉的狀態,連到底要在大師堂參拜還是本堂參拜都搞不太清楚。只記得有一棵千年長命杉還有突然在屋底上頑皮亂跳的小猴子。

極樂寺一隅

極樂寺長命杉

極樂寺頑皮猴
極樂寺的住持寫納經朱印的時候也是超快的,我沒有在極樂寺停留太久,因為是第一天的遍路行程,雖然我的行程排超鬆的,我今天只打算走到第3番而已,但我對行程以及自己的狀態都還不是很有把握,即使現在才中午,而且我是住在第3番金泉寺附近的旅社,一切都很近,我還是想要先確認我是可以完成我的小小行程計畫,我想要先上個洗手間之後,就先去附近吃烏龍麵而後速速走到下一站。
不過,就在我要離開第2番之際,我又看到剛剛那位黑衣文青風男子現身在這裡,所以他果然是遍路者沒錯!雖然開口跟陌生人搭話我不害怕,但因為在日本有時候光是連眼神交會點頭,都會碰到蠻冷淡的回應,加上剛剛一路上也都沒有碰到遍路者互相打招呼的經驗,所以我就不小心縮了回去,打算全程就默默一人進行。不過,我還是按捺不住我的天性,經過這位黑衣男子時,我忍不住開口問他是否也在進行遍路,結果這位男子非常親切地回應我之外,還告訴我他是韓國人,他今天是進行一日遍路之旅,今天打算走到第5番然後再到香川高松市。其實,本來我只是想開口問問,然後就轉身華麗離開,沒想到這位韓國人M先生問我願不願意跟他一起往第3番前進,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麼拒絕,就點個頭說好,然後我就跟著這位初次見面的韓國人 一起踏上從第2番往第3番金泉寺的旅程。
一路上幾乎都是我在發問,我覺得這樣很好、很自在。從往第3番的路上,我終於開始跟著遍路小紅人的指標前進,小紅人的道路果然跟一般公路走起來很不一樣,非常貼近住宅且安靜。那天天氣很好,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韓國M先生雖然是進行一日遍路,但他也買了一本納經帳,連白色英文版的遍路地圖都買了,我們彼此笑說大概要花很多年才能真正完成一趟88番的遍路。快到第3番的時候,我提議先去附近吃烏龍麵,我覺得對我來說,也許只有在遍路這樣的情境之下,我才能夠自在地跟陌生人一起走路一個多小時還一起吃碗麵吧!我們聊了不少,韓國M先生分享他從俄國搭火車至歐洲40幾日的趣旅,我聽得津津有味。對這位年輕的M先生很佩服,我相信他在工程師的日日忙碌中找到攝影愛好和旅遊的平衡。祝福他未來的日子平安、順心!

Konsen 烏龍麵

快要被楓葉包圍的住家
Day 1 : 第3番 — 金泉寺
吃完烏龍麵之後,我們起身前往第3番,到達第3番的時候,其實是有一點的惆悵的,因為這也代表我跟韓國M先生即將離別,我會前往我當日的住處,而他會繼續前往第4番,下次見面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

第3番 金泉寺

金泉寺一隅

美麗的銀杏
我對第3番金泉寺的印象一樣沒有很深(哈哈,怎麼會這樣?),只記得有一棵美麗的銀杏樹。我請韓國M先生幫我撿3片銀杏葉子,讓我用在實體日記上,這也成為我對第3番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參拜完後,我們分道揚鑣,互換了簡單的聯絡資訊,我跟他握手道別。第一個「遍路旅伴」悄悄開始,喜悅結束。

走向各自的旅程

韓國Minho先生撿的三片銀杏葉
我排的行程真的很鬆,到達旅社的時候才大概15:00。晚上是在旅社吃簡易的自助餐,很幸運我碰到一對來自名古屋的姊妹大姐,我們剛好在電梯裡面遇到,她們問我Wifi如何連線,一起排隊取餐的時候聊一下,才知道彼此原來都是在進行第一次的遍路。取完餐後,她們親切邀請我一起共桌用餐,還好其中一位大姐以前曾經是教外國人日文的日語老師,所以對我不順的日語應該蠻習慣地。我們吃完晚餐,拍了一張合照,沒有互相約隔天的早餐或出發的時間,大家很自在地道別、彼此祝福,然後沒有牽掛地各自回房休息。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