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倒數,不是哀樂,而是提醒我們珍惜的節拍。」
自從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一片光亮喧囂的世界,一個無形的計時器便悄然啟動。它不聲不響,卻無比精準,上面的數字從一個巨大的總和開始,只做減法,永不回頭。這,便是走向死亡的倒數。
只是這時間的額度,於初生者而言,彷彿是無垠的饋贈,闊綽得讓人忘記去計算。童年時,一日長似一年,未來是望不到頭的遠方,死亡是故事書裡模糊而遙遠的字眼,與己無關。少年時,我們忙著向前奔跑,渴望成長,眼中盡是想要攫取的繁花似錦,那個倒數的鐘,被蓬勃的朝氣和夢想輕易地遮蓋了。
及至成年,沉沒於生活的洪流。我們在名利的戰場上征伐,在情感的漩渦中浮沉,在日復一日的瑣碎裡忙碌——繳納帳單、趕赴會議、養育孩童、應酬交際。我們被無數個「此刻」團團圍住,像陷入一個無形的繭。這個繭如此厚實,隔絕了那個終極的答案,讓我們誤以為眼前的憂愁喜樂便是生命的全部。我們忘記了,或者說,我們選擇忘記,那計時器從未停歇,它的滴答聲就藏在每一次心跳的間隙裡,隱在每一根白髮的生長中,落在每一次日落的身後。
人們為何忘記?只因那倒數的鐘,鐘面太廣,指針行走得太過從容。若它只給我們三日光明,人人必將貪婪地記取每一片雲的形狀,每一縷風的溫度。然而它給了我們數十年光陰,這份「慷慨」反而成了一種麻醉,讓我們沉沉睡去,錯以為永恆是手中的沙,絕不會漏盡。
直到某一天,一紙體檢報告、一場突如其來的別離、鏡中再也無法忽略的皺紋,或是父母佝僂的背影,像一聲尖銳的鈴響,驟然敲破了那個厚厚的繭。我們才猛然驚覺,那個被遺忘的計時器,上面的數字早已減去許多,它沉默地、忠實地記錄著我們走向歸途的每一步。
這驚覺,初時或許帶來一陣恐慌,一縷寒涼。但沉澱之後,它卻能成為生命最深刻的啟蒙。
記起死亡,並非為了活在憂懼之中,而是為了真正地活著。正因為有時限,夏日的蟬鳴才顯得如此熾烈;秋日的桂花香才值得深深呼吸;相聚的時光才顯得彌足珍貴,付出的愛意才不容遲疑。
那個倒數的鐘,彷彿在我們耳邊低語:
你所擁有的,並非無窮無盡;你所經歷的,皆是唯一。
從生到死,是一首早已註定結尾的詩。我們無法改變詩的長度,卻可以用心填滿每一個詞句,用熱情去定義它的韻腳,用愛與經歷去豐富它的意象。
那倒數的鐘聲,不必是哀樂。它可以成為提醒我們盡興而活的節拍。當我們終於接納了這與生俱來的倒數,並與之從容同行,生命反而因此變得沉甸甸的,充滿了真切實感的重量與光芒。
寫下這篇文章時,我並沒有感到恐懼,反而是一種安定。因為當我接受了「倒數」的存在,我更能停下來,對身邊的人說聲「謝謝」,也給自己一個擁抱。
死亡的倒數,原來並不是威脅,而是提醒我們去珍惜。
── 作者|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