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也是一個適合看日落的地方。
有一陣子,我常常像小王子一樣,靜靜地看著金紅色的太陽慢慢墜下,也為一天的故事寫下最後的總結。
這次,我在恆春分別於海邊與山上看夕陽,體驗到截然不同的氛圍。
在後灣海灘上,金黃色的光灑落在海面上,波浪一層又一層翻起,像柔軟的絨邊,石頭也被陽光灑得金黃。朋友告訴我一個小技巧:只要將手指與太陽下緣對齊,然後計算太陽與地平線間能容納多少根手指,一根手指就代表十五分鐘。就這樣,就能精準地推算出太陽還要多久會消失在視線裡。
而另一處看夕陽的好地方是距離恆春鎮車程15分鐘的門馬羅山大草原,但Google地圖上的名字則是「呆風草原」,而它也正如其名,這裡適合吹風發呆,是滿州的一處小秘境,沿路不時傳來牛糞的味道,卻看不見半隻牛影。
門馬羅山大草原過去因強烈的風和日照而被種植大量瓊麻,許多滿洲人也因種植瓊麻而致富,而直到塑膠的崛起而導致瓊麻相關產業迅速沒落,如今這片草原上的瓊麻也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了。

相傳走進這裡常常會迷路,因此山名也被稱為「摸無路山」,意思是找不到路。因音調的轉化,才有了今日「門馬羅山」的名字。結果那天我們還真的遇到一群找不到下山路的大學生,著急地向我們求救。最後他們只好陪著我們一起看完星星,再一起摸黑下山,意外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插曲。

白天的時候一覽無遺,路很好走,晚上的時候伸手不見五指,只有夜空作伴,真的會摸無路
這片草原上原本有兩棵相依生長的木麻黃,人們稱它們為「夫妻樹」。可惜後來因為被雷擊中,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殘木留在原地,只能透過告示牌上的照片和殘骸想像曾經夫妻樹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