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渡誰來吃?兩種非典型的鬼界旅遊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的8月1日,恰逢農曆七月初一(編按:原文於2019年發布),也是鬼門開的日子。在這個「好兄弟」、「好姊妹」們結伴出型的旅遊旺季(?),各地宮廟的歡迎餐(普)會(渡)可說連綿不斷,為的就是希望陰間的前輩們可以吃得開心玩得盡興。

這些餐會歡迎的對象,主要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比如天災、戰爭、械鬥、傳染病等等),以至於沒有專人祭祀的往生者。路邊時常看到的「大眾公/媽」、「有應公/媽」、「萬善公/媽」和「姑娘廟」等,有時是因為特定事件而建,有時是因為建設時挖出了無主骨骸而建,但都是祭拜這類往生者。

你想像中的有應公/媽,是什麼樣子的呢?是穿著明國、清國漢人服飾的男男女女嗎?如果是的話,接下來要講的有應公/媽,可能會顛覆你的想像。

 

平埔族有應公.媽

儘管之前認為有應公們多是來台墾荒的羅漢腳或偷渡失敗的偷渡客,但根據近年的調查,許多有應公/媽極可能是和漢人喪葬習俗不同的平埔族。在漢人進駐與平埔族的遷移後,平埔族先人的骨骸被後來的漢人掘出後再加以祭祀。這樣的「平埔族有應公/媽」,不覺得蠻酷的嗎?

「有應公.媽」是有廟祭祀的幸運兒。但在外面還有更多的孤魂野鬼。既然是孤魂野鬼,那麼來源其實也就難以考察了──但除了被殺沒人發現,以及意外沒人知道等等的孤魂野鬼外,其實還有一種令人從骨子裡覺得有點可怕的類型,那就是無頭鬼。

 

無頭的孤魂野鬼

無頭鬼的形象老實說真的是挺驚人的。但在這個月裡出沒的陰間旅遊團中其實這種鬼應該不少。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之所以無頭,是因為頭被拿走了。被誰拿走的?呃,聽過「出草」吧?

是的,被出草獵走頭的漢族亡者,在漢人的信仰裡會被自動的算進孤魂野鬼群中,就算他其實有家人,但家人也不會想祭祀。根據《台灣日日新報》上一篇名為〈島俗三誌〉的記載,這是因為原住民獵頭後會以這些頭顱進行祭祀或儀典活動,而漢人則認為這些儀典會讓死者「為生蕃所役,而誘其家人同就死」。簡單的說,當時的漢人認為死者會讓家人也遭到被獵頭的厄運,因此不願祭祀。

此外,這些斷頭鬼因為頭都沒有了,因此也無法進食。當時的人稱之為「枵腹」(空肚子),也因為餓了但沒辦法吃東西,因此被視為最兇惡的鬼魂。

話說回來,雖然很兇惡,但......好像也很少聽到無頭鬼的傳說?是說無頭吃不到的話,應該也沒辦法看吧......?這樣講起來,無頭鬼也挺可憐的。還是希望他們可以發展出其他的進食方式(?),至少在普渡這頓可以吃的飽飽的!

文章來源: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https://ohsir.tw/510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
36會員
99內容數
立足台灣,關注世界,疑案辦探求隱藏在歷史懸案背後的真相。透過縝密的資料爬梳,直視恐懼埋葬的殘酷記憶,我們期待往日疑雲揭開真相的那一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放水燈: 放水燈是一種具有宗教和文化意義的習俗,尤其在台灣和其他華人社會中非常流行。這個習俗通常與中元節(鬼月)、元宵節、佛教和道教的慶祝活動有關。水燈通常是由紙或輕型材料製成的小燈籠,內含蠟燭或小燈泡,放在水中漂浮。這個習俗有多種象徵意義: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放水燈: 放水燈是一種具有宗教和文化意義的習俗,尤其在台灣和其他華人社會中非常流行。這個習俗通常與中元節(鬼月)、元宵節、佛教和道教的慶祝活動有關。水燈通常是由紙或輕型材料製成的小燈籠,內含蠟燭或小燈泡,放在水中漂浮。這個習俗有多種象徵意義: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嘉義縣布袋鎮的火燈夜巡活動是一項三天連續舉行的民俗活動,旨在驅除不速之客和惡鬼,確保居民平安。這項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並且現已成為當地特有的文化資產。
Thumbnail
嘉義縣布袋鎮的火燈夜巡活動是一項三天連續舉行的民俗活動,旨在驅除不速之客和惡鬼,確保居民平安。這項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並且現已成為當地特有的文化資產。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農曆過年的氣氛是一直到元宵節才算過完年,俗稱小過年的這一天,和端午、中秋節等節慶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節慶活動,各個地方也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但近年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燈會這個節慶活動漸漸變得「有燈無會」,可以看到不同燈組的展示,但卻少了兒時提著牛奶罐鑽洞自製燈籠的歡慶集會,或是上元日
Thumbnail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農曆過年的氣氛是一直到元宵節才算過完年,俗稱小過年的這一天,和端午、中秋節等節慶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節慶活動,各個地方也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但近年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燈會這個節慶活動漸漸變得「有燈無會」,可以看到不同燈組的展示,但卻少了兒時提著牛奶罐鑽洞自製燈籠的歡慶集會,或是上元日
Thumbnail
○2024龍年,台灣宮廟有【搶頭香】迷信活動,民眾將香枝亂丟,這實是對神明大大的不恭敬! 神明降禍都來不及,何來保佑吉祥? 人人應學習正確的宗教祭祀禮儀與觀念,就是敬畏神明,如在眼前,肅穆心態,端正身行。同時學習正信的宗教供奉祭祀意義,才不會忙碌半天,誤認為神明保佑,結果卻是造惡得罪神明而不自知!
Thumbnail
○2024龍年,台灣宮廟有【搶頭香】迷信活動,民眾將香枝亂丟,這實是對神明大大的不恭敬! 神明降禍都來不及,何來保佑吉祥? 人人應學習正確的宗教祭祀禮儀與觀念,就是敬畏神明,如在眼前,肅穆心態,端正身行。同時學習正信的宗教供奉祭祀意義,才不會忙碌半天,誤認為神明保佑,結果卻是造惡得罪神明而不自知!
Thumbnail
農曆七月,是季夏的日子。城隍廟宇鼓鑼升天,夜,不再寂靜。那道人鬼殊途的紅色大門,於子時開啟。 爐火上香煙裊裊,如幻化看不見的餓鬼飄散於空氣之中。 虔誠,是我們對鬼神的崇敬;禁忌,是尊重耆老的傳說。 抓耙般瘦如柴骨的尖指,依附在一長排信眾給予的供品上。細如水管般的喉嚨,享盡人間美食,好遊歷於這世
Thumbnail
農曆七月,是季夏的日子。城隍廟宇鼓鑼升天,夜,不再寂靜。那道人鬼殊途的紅色大門,於子時開啟。 爐火上香煙裊裊,如幻化看不見的餓鬼飄散於空氣之中。 虔誠,是我們對鬼神的崇敬;禁忌,是尊重耆老的傳說。 抓耙般瘦如柴骨的尖指,依附在一長排信眾給予的供品上。細如水管般的喉嚨,享盡人間美食,好遊歷於這世
Thumbnail
夏日當空,酷暑烈陽,六七月那令人禁不住的酷熱陽光,總是令人舉頭揮汗,低首搧裳,縱使在路邊尋得一絲蔭涼處,也恨不得此刻如遊魂般將身體隱沒在路旁,但「農曆鬼月」的穿插,卻彷彿一抹若有似無的沁涼般,在這每年酷熱的時節上,為人心增加一抹幽幽的冰涼。 夜的饗宴 眾生皆有情
Thumbnail
夏日當空,酷暑烈陽,六七月那令人禁不住的酷熱陽光,總是令人舉頭揮汗,低首搧裳,縱使在路邊尋得一絲蔭涼處,也恨不得此刻如遊魂般將身體隱沒在路旁,但「農曆鬼月」的穿插,卻彷彿一抹若有似無的沁涼般,在這每年酷熱的時節上,為人心增加一抹幽幽的冰涼。 夜的饗宴 眾生皆有情
Thumbnail
 時序進入農曆七月,也就是「開鬼門」的時候,據說「好兄弟們」會在陽間整整一個月,算是他們的過年吧!  今天看到有位民俗專家提到,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普渡,也是台灣整年裡規模最大的民俗節日。而普渡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早年漢人來台灣開墾的年代,當時乘著小船,渡海時很多人就在波濤洶湧的黑水溝(台灣海峽)滅頂
Thumbnail
 時序進入農曆七月,也就是「開鬼門」的時候,據說「好兄弟們」會在陽間整整一個月,算是他們的過年吧!  今天看到有位民俗專家提到,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普渡,也是台灣整年裡規模最大的民俗節日。而普渡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早年漢人來台灣開墾的年代,當時乘著小船,渡海時很多人就在波濤洶湧的黑水溝(台灣海峽)滅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