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過義美,腦中浮現的多半是豆奶、泡芙或冰棒。但你知道嗎?義美其實有一間隱身在桃園龍潭的機械公司——金鞍機械工業。這家公司不僅承接了義美的設備需求,更逐步跨足 冷凍空調、食品機械、自動化系統,甚至在 2025 年與盟立、新代合組「鞍新盟」,進軍 機器人與無人機產業。
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帶你完整認識金鞍機械:它的業務分類、主要產品、最新新聞動態,以及我對它未來發展的觀察。讀完後,你會對這家表面上低調、實際上卻極具戰略意圖的公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公司介紹:義美的「隱形機械手」
金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早期主要任務是服務義美食品內部的生產需求,打造食品加工與冷凍設備。隨著經驗累積,它逐漸走出「關係企業」的範疇,轉型為 專業機械製造商,並且對外承接業務。
金鞍的特色在於「跨域整合」:
- 它不是單純的食品機械廠,而是能把 食品製程、冷凍空調、自動化控制與能源管理 融合在一起。
- 它擅長設計 一條龍式系統,例如從原料處理、冷凍保存到能源調度,全都能自己規劃與施工。
換句話說,金鞍既是義美的「內部工程部門」,也是一個能獨立對外競爭的 機械系統公司。
業務分類:多元但互相關聯
根據工商登記與產業資料,金鞍機械的主要業務可分為以下幾類:
- 冷凍空調設備
- 核心產品之一就是「大型離峰儲冰系統」,藉由夜間製冰、日間釋冷來達到削峰填谷的節能效果。
- 食品飲料機械
- 延續義美的 DNA,製造食品加工機械、桶槽、真空冷凍乾燥設備,並擴展到飲料與菸草用設備。
- 輸送機械
- 提供產線自動化必備的 Conveyor 系統,讓食品與製程能順暢銜接。
- 自動化控制系統
- 整合機械與電腦控制,讓產線運作更精準高效。
- 環境污染防治工程
- 涵蓋環保工程與相關設備安裝,符合產業對永續的要求。
- 車輪零件與汽機車相關產品(次要)
- 雖然不是核心,但在零組件製造上仍具備一定能量。
這樣的分類顯示,金鞍雖然起源於食品產業,但它的技術基底其實能輻射到 能源、環境與智慧製造,而這些正是當前全球產業的熱門領域。
主要產品:從食品到能源的跨界代表作
金鞍的產品線,正好反映了它的多元業務。以下是幾個具代表性的產品:
- 大型離峰儲冰系統
- 利用夜間電力製冰,白天將冰塊的冷能釋放給空調使用。義美龍潭廠導入後,尖峰用電量下降超過 30%,對企業節能和城市電網穩定都具意義。
- 真空冷凍乾燥設備
- 食品保鮮的重要技術,適用於高附加價值食品或藥品。
- 食品與飲料加工機械
- 從桶槽、混合裝置到完整的生產線整合,支援義美內部與外部客戶。
- 輸送與自動化系統
- 例如輸送帶、自動化控制平台,能與工廠 MES/ERP 系統銜接。
- 污染防治設備
- 涵蓋廢氣、廢水處理等工程,與現今的 ESG 需求緊密相關。
這些產品的共同特點是「系統整合」,強調從硬體到控制的整體方案,而非單一設備。
近期新聞:跨足機器人與能源創新
1. 成立「鞍新盟」機器人公司
2025 年 5 月,金鞍與盟立、新代合組 「鞍新盟機器人製造公司」,資本額 7.5 億元,實收資本額 2.25 億元,由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出任董事長。
- 金鞍角色:負責製造,包括無人機、機器人與機器狗的加工。
- 盟立角色:負責系統整合與場域規劃。
- 新代角色:提供控制器與軟硬體技術。
這是金鞍首次大規模跨足「智慧機械」領域。
2. 風洞實驗室「Bong-Khang」
金鞍在龍潭廠內設置了一座長 45 公尺、寬 5 公尺的 風洞,能模擬高溫、低溫、強風、降雨等極端環境,測試機器狗與無人機的適應性。這讓「鞍新盟」的產品能更快進行實地驗證。
3. SEMICON Taiwan 2025 首次亮相
鞍新盟預計在 9 月 10 日開幕的 SEMICON Taiwan 2025 半導體展公開展示新品,包括人形機器人、巡檢機器狗 MD-X、自製無人機與減速器。這意味著金鞍機械將從「設備供應」轉向「產品展示」。
4. 龍潭新廠動土
2025 年 8 月,金鞍啟動龍潭新廠建設,專注於量產「大型離峰儲冰系統」,規劃承製 20 座系統,配合台灣的能源轉型與碳中和政策。
低調中的戰略野心
身為觀察者,我覺得金鞍機械有幾個值得注意的亮點:
- 義美的永續實驗室
- 義美常給人食品企業的印象,但透過金鞍,它其實在嘗試能源與製造領域的創新。這種跨界,顯示了企業對「淨零碳排」的長遠佈局。
- 從內需走向外部市場
- 原本金鞍主要服務義美內部,如今藉由鞍新盟,它正把技術推向機器人、無人機這些全球熱點市場。
- 產業鏈的在地化
- 鞍新盟的成立,代表台灣企業希望打造自主的機器人供應鏈,減少對國外關鍵零組件的依賴。金鞍的加工與製造能力,正好扮演承接這個鏈條的重要一環。
- 潛在挑戰
- 跨足機器人產業,意味著要面對來自國際大廠(如 Tesla Optimus、Figure AI)的競爭。金鞍如何將既有的冷凍與食品設備經驗轉化為機器人製造優勢,還需要觀察。
你的看法呢?
金鞍機械是一家低調卻多元的企業,從食品機械到能源設備,再到最新的機器人新創,呈現出義美集團在永續與科技上的新嘗試。對於台灣產業來說,這樣的跨界不只是商業策略,也是一種「新型態的在地製造模式」。
如果你對「金鞍機械」這樣的轉型故事有什麼看法,或者對台灣機器人產業的未來有不同見解,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 追蹤 Mech Muse,未來我會持續帶來更多關於機器人、能源轉型與台灣製造的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