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記得十多年前,「HTC」幾乎等於智慧型手機的代名詞;但近年,它又成為「沉浸式科技」與「AI 新硬體」的重要角色。這篇文章將帶你從 公司背景、業務分類、產品線演進,一路看到 最新財報與引爆市場話題的 VIVE Eagle AI 智慧眼鏡。最後,我也會分享我對這場「宏達電轉型大戲」的觀察,並思考:這會是 HTC 的翻身契機嗎?
公司簡介|從代工到國際品牌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HTC Corporation),成立於 1997 年,總部位於台灣桃園。最初以 ODM/OEM 代工起家,專注於 PDA(掌上型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設計製造。2006 年正式推出 HTC 自有品牌,並在 2008 年打造全球第一支 Android 手機 HTC Dream,確立其在行動裝置市場的地位。
在 2011 年,HTC 曾一度擁有 全球智慧手機市占率近 20%,是當時僅次於蘋果與三星的第三勢力。然而,隨著競爭激烈與策略失誤,公司自 2014 年起營收一路下滑,手機業務逐漸式微。面對挑戰,HTC 開始尋求轉型,將重心放在 VR/AR、5G、AI 與區塊鏈 等新興領域,試圖打造下一個成長曲線。
業務分類|從手機到沉浸式科技生態系
根據官方與公開資訊,HTC 的主要業務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1.智慧型手機與行動裝置
仍持續推出 U 系列手機(如 U24 pro、U23 pro),雖然規模遠不如當年,但保留一定市場存在。
2.虛擬實境(VR)與內容平台
代表產品為 HTC Vive 系列,並搭配 Viveport 平台,成為全球重要 VR 裝置供應商之一。
3.穿戴裝置與物聯網(IoT)
包含智慧手環、感測器等新型裝置,延伸至生活應用場域。
4.區塊鏈與醫療 VR
推出過區塊鏈手機 Exodus 系列;同時 DeepQ 團隊專注於 AI 與 VR 的醫療應用。
5.軟體平台與元宇宙(VIVERSE)
建立 VIVERSE 元宇宙平台,涵蓋社交、教育、文化藝術應用,形成軟硬整合生態系。
這些業務拼圖,展現了 HTC 由「手機製造商」轉型為「沉浸式科技解決方案提供者」的企圖心。
產品介紹|U 系列與 VIVE Eagle
📱 手機產品線:U 系列
- HTC U24 pro(2025 年新機,售價約 NT$18,990 起)
- HTC U23 pro、U23(延續中高階定位,主打設計與體驗)
雖然銷售量有限,但手機仍是 HTC 展示技術與連結 Vive 生態的重要載體。
👓 穿戴裝置:VIVE Eagle AI 智慧眼鏡
- 2025 年 8 月於台灣首發,重量僅 49 克,設計輕巧時尚。
- 支援 Google Gemini 與 OpenAI ChatGPT 語音操作,可拍照、錄音、翻譯、設定提醒。
- 具備 13 種語言翻譯、12MP 超廣角相機、ZEISS 鏡片、AES-256 資料加密。
- 電池續航:待機 36 小時,連續播放音樂 4.5 小時,快充 10 分鐘可達 50%。
- 定價 NT$15,600,首批預購超出通路預期,顯示市場熱度。
這款產品被國際媒體形容為「Meta Ray-Ban 最強挑戰者」,是 HTC 繼 VR 之後的重要硬體創新。

VIVE Eagle AI
四、財報現況:從虧損到轉盈
2024 年度
- 全年營收 30.8 億元新台幣,毛利率 40.7%。
- 稅後淨損 34.2 億元,EPS −4.11 元。
2025 上半年
- 營收約 14 億元新台幣,年增 3%。
- 營業虧損縮小至 19.8 億元。
- 在資產處分與專利授權挹注下,稅後淨利轉為 33.4 億元,出現難得的「轉盈」。
換句話說,若沒有一次性資產與專利收入,HTC 本業仍在挑戰中。
AI 智慧眼鏡|財報關聯
那麼,AI 眼鏡 VIVE Eagle 對 HTC 財報有什麼影響呢?
1.營收貢獻短期有限
單價約 NT$15,600,但屬於新興產品,初期銷售量有限,難以馬上大幅推升營收。
2.品牌與市場再定位
VIVE Eagle 讓 HTC 重回大眾視野,被視為「創新硬體代表」,有助於提升品牌價值,間接帶動投資人信心。
3.股價推升效果
上市後股價一度突破 NT$76 元,創近年新高,反映市場對 AI 題材的期待。
4.長期潛在成長
若產品能持續迭代並進入國際市場,將有望創造新營收曲線,成為 HTC 真正的翻身支柱。
六、Mech Muse 的觀察
我認為 HTC 的故事,是台灣科技產業的一面鏡子:
- 過去的榮耀:從代工起家,到創造 Android 手機傳奇。
- 轉型的陣痛:錯過手機紅利後,跌落神壇,財報連年虧損。
- 現在的希望:靠著 VR 與 AI 硬體,再次站上全球媒體版面。
VIVE Eagle 的誕生,不僅是產品,更是一種信號:台灣企業依然有能力在全球硬體舞台上推出有話題的創新。
當然,我也保持保留態度。HTC 必須解決幾個挑戰:
- 如何持續擴大出貨規模?
- 如何將 AI 眼鏡推向國際市場?
- 是否能讓硬體與 Viveport、VIVERSE 生態形成真正的營收閉環?
這些問題,將決定 HTC 的「重生」究竟是一時的光芒,還是長期的復興。
七、結語:邀請你參與討論
宏達電的故事,像是一部台灣版的「矽谷興衰錄」。
- 你是否看好 HTC 在 AI 與 VR 領域的未來?
- VIVE Eagle 會是翻轉財報的關鍵嗎?
- 還是它只是一場「短線股市題材」?
👉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如果你喜歡這類 科技產業深度觀察,請記得 追蹤 Mech Muse,一起持續關注台灣與全球科技產業的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