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台灣自動化產業、半導體供應鏈、以及人形機器人的未來有興趣,那麼這篇文章將讓你收穫滿滿。你將會了解一家深耕自動化超過三十年的台灣公司——盟立自動化(Mirle Automation,2464.TW),它如何從新竹科學園區起家,逐步擴展至半導體、物流、醫療自動化,再到近年最熱門的機器人市場。我們會深入拆解它的業務分類、核心產品、近期財報狀況,並解析它與義美、新代科技合作成立「鞍新盟機器人」的戰略意涵。最後,我也會分享作為一名觀察科技趨勢的部落客,對於這家公司未來發展的思考與評論。
讀完這篇文章,你不僅能看懂一家台灣科技公司的「現在與未來」,更能對台灣產業如何在 AI + 機器人時代找到定位有更深的體會。
公司介紹|新竹科學園區的自動化先驅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1989 年,由來自工研院機械所的百位工程師共同創立,秉持「創新科技,發展工業」的理念,立志成為台灣自動化產業的領導者。總部設在新竹科學園區研發二路,目前在台北、銅鑼、后里、南科,以及中國大陸多個據點(上海、昆山、寧波、蘇州、武漢、廣州)均有據點。董事長兼總經理是 孫弘博士,多年來持續帶領公司在自動化設備與系統整合領域深耕,特別在半導體、光電面板、智慧物流、醫療器材自動化等產業累積相當實力。
業務分類|橫跨硬體設備、控制系統與數位科技
根據官方資料與研報,盟立的業務可以分成三大層次:
- 智慧自動化系統與設備
- 包含半導體產線自動化、光電面板搬運系統、倉儲與智慧物流解決方案。
- 產品包括 AGV(自動搬運車)、自動倉儲系統、智能工廠整合。
- 數位科技產品與工業控制器
- 提供工業控制器(PLC、IPC)、數位平台、大數據與虛實整合應用。
- 協助客戶建置智慧工廠的中樞腦。
- 利基應用與其他服務
- 自動化醫療設備(如醫療器材生產線)、自動化停車設備、門禁監控與環保設備。
- 也承接規劃、安裝、技術顧問與售後服務,甚至涉及相關進出口與租賃。
這樣的業務架構,讓盟立既是自動化設備供應商,也是系統整合解決方案商,並逐步延伸到軟體與 AI 應用。
產品介紹|從倉儲到機器人
盟立的產品線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 半導體與光電產線設備:自動搬運機械手臂、真空傳輸系統、檢測與測試設備。
- 智慧物流與倉儲:立體倉儲系統、自動輸送設備、智能倉管軟體。
- 自動化控制器:IPC 工業電腦、專用控制器,搭配其系統使用。
- 醫療與特殊應用:自動化注射針筒設備、醫療材料檢測線。
- 停車與建築設備:自動立體停車系統、大樓監控與門禁控制。
- 新興機器人模組:近年最受矚目的就是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與減速器,這也是未來發展的核心亮點。
換言之,盟立的產品涵蓋了「生產端到生活端」的廣泛範疇,幾乎可以在一個智慧城市的多個場景中看到它的身影。
近期財報狀況|由盈轉虧的挑戰
來到財務面,2024 年盟立的營運並不算亮眼。
- 2024 年全年營收:約 75.03 億元,比 2023 年衰退近 15%。
- 2024 年稅後淨利:僅約 1.03 億元,年減 41%。
- 2025 年第二季:營收約 16.36 億元,季減約 6%,且出現 淨損約 –1.24 億元。
- 毛利率:維持在 20% 左右,但因費用上升,導致淨利率為負。
- 每股盈餘(TTM):約 –0.21 元,顯示短期內營運壓力不小。
從數據來看,盟立在營收規模上依舊穩定,但獲利能力受到壓縮。這與半導體產業波動、費用增加,以及新事業投資有關。
與「鞍新盟」的合作|機器人新戰場
2025 年 8 月,一則重磅新聞震撼市場:義美、盟立、新代科技聯手成立「鞍新盟機器人製造公司」,資本額高達 7.5 億元。
這次合作的亮點包括:
- 新品發表:在 SEMICON Taiwan 展會上,將展出人形機器人與巡檢型機器狗 MD-X。
- 技術突破:子公司盟英開發的諧波減速器,採用 PEEK、鋁合金與鈦合金,重量比傳統鋼製減速器輕 50% 以上。
- 市場意義:義美帶來資金與跨界資源,新代提供 CNC 與控制器技術,盟立則提供場域整合與機器人模組。三者結盟,形成「從零件到系統」的完整供應鏈。
- 時程規劃:盟立預計年底正式推出人形機器人,訂單來源以半導體應用為主,佔比約六成。
這代表盟立正式跨入「機器人新戰場」,不僅僅是物流或產線自動化,而是走向人形機器人與 AIoT 整合的全新領域。
Mech muse 的觀點
身為長期觀察自動化與機器人產業的寫作者,我認為盟立此刻正處於轉型的關鍵十字路口。
- 短期挑戰:財報上的虧損不容忽視,代表現階段的投資(如機器人模組研發)尚未回收,市場壓力會持續。
- 長期機會:台灣產業正迎來「後半導體時代」,自動化需求不僅來自晶圓廠,也來自物流、醫療、交通等多領域。盟立如果能掌握人形機器人的切入點,將可能成為下一個「系統級供應鏈關鍵廠商」。
- 產業意義:義美、新代與盟立的合作,象徵台灣跨界整合的力量。義美從食品跨界到 AIoT,這種組合看似奇特,卻可能帶來意外的化學效應。
- 我對讀者的提醒:別只看短期財報數字,盟立的故事在於它是否能在三到五年內,憑藉自製模組與系統整合經驗,成為台灣機器人產業的核心推手。
結語
盟立的故事,正是台灣產業升級的縮影:
從自動化設備,到智慧工廠,再到人形機器人。 它的挑戰與機會,都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 如果你對「台灣能否在機器人時代找到定位」有興趣,或者想知道「盟立與鞍新盟」是否能成為翻轉產業的關鍵推手,請追蹤我的方格子專欄 Mech Muse。
也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
- 你覺得台灣產業該如何布局機器人?
- 義美跨界投資科技,你怎麼看?
- 盟立這家公司,值得長期看好嗎?
讓我們一起討論,一起見證台灣產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