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 今周刊〈為何購物狂、菜籃族更懂投資?28年老手揭密「從超市到股市的理財術」〉 整理成重點摘要:
📌 核心觀點
- 擅長購物的人,也更容易擅長投資。
- 投資不是單純「撿便宜」,而是要判斷 未來能否上漲。
- 「通縮腦」=只想買便宜貨,是投資最大的敵人。
🔑 主要內容整理
1. 購物與投資的類比
- 購物時會考慮:
- 價格是否合理
- 產地是否安心
- 商品是否新鮮
- 這就像選股時要看:
- 股價是否合理
- 公司的基本面
- 未來成長性
2. 投資心態的關鍵
- 股票 ≈ 商品,有價格波動。
- 只因為「便宜」就買,可能買到長期不漲的爛股。
- 投資真正要問的是:「買進後,會不會上漲?」
- 投資賺錢的方法:
- 先買進 → 股價上漲後賣出。
- 先賣出(放空) → 股價下跌後買回。
3. 「通縮腦」的陷阱
- 習慣只找「最便宜」的東西。
- 在股市裡,這種人會傾向買低價股。
- 問題是:低價股 可能永遠沒有上漲理由,長期持有也不會賺。
- 投資需要的是「價值成長思維」,而不是「撿便宜思維」。
4. 作者的提醒
- 投資 ≠ 購物比價遊戲。
- 要有「未來增值」的判斷力,而不是停留在「這東西現在便不便宜」。
- 當社會從通縮轉向通膨,投資人更要修正心態,別再抱著「撿便宜」的錯誤觀念。
📖 出處
本文摘自 渡部清二《差不多開始投資了》任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