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多營建個股都是在去年8月就見高點
就是判斷營建指數690~710滿足的量化
光這個就已經打敗市場上90%在分析營建股的投資人或分析師
因為營建族群80%以上標的,都同步在8月見到最高點
而今年第一季的傳產行情,為的是掩護電子股在第一季逃命
所以只會有"價差行情"
現階段營建題材還是以有未來想像的建案為優先
但價差過程會比較頻繁,不會像2024年這種全面大行情
其餘的就是看營建指數中期節奏在判斷
只有賺過營建題材該賺到的投資人,才會有心態持續享受過程
現在可以來看未來有合約負載和有預期機會的各項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