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再度在立場上出現驚人的一致:在烏克蘭和平進程停滯不前之際,兩人不約而同將矛頭指向歐洲。
三週前,兩國元首在阿拉斯加舉行備受矚目的峰會,然而成果有限。如今,隨著戰爭持續膠著,川普在與歐洲領袖的電話會議中直言,歐洲必須承擔更多責任。他強調,歐盟國家仍在進口俄羅斯能源,過去一年更支付了逾11億歐元,等同資助了俄羅斯的戰爭機器。他同時要求歐洲對中國施壓,認為北京的資金流向也在支撐莫斯科。
然而,川普的態度依舊矛盾。他一方面要求歐洲對中國強硬,另一方面卻在與北京的貿易談判中保持謹慎,遲遲不願祭出直接制裁。同樣的雙重標準也出現在印度議題上:川普以印度持續購買俄油為由,對印度商品加徵50%關稅,打破美國長達三十年的外交慣例,迫使新德里更靠向中國與俄羅斯。就在本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上以高規格接待印度總理莫迪,而莫迪也與普丁在座車中長談,畫面與阿拉斯加峰會上普丁乘坐川普專車的場景頗為相似。俄羅斯加大挑撥西方內部分歧
與此同時,俄羅斯持續採取經典戰術,試圖離間北約盟友。普丁日前在北京會見斯洛伐克總理菲科時,指責歐洲過度渲染「俄羅斯威脅論」,並強調莫斯科「從未也不會主動攻擊任何國家」。然而事實上,俄軍早在2014年便入侵克里米亞,2022年更大舉進攻烏克蘭。
歐盟方面則指控,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專機在保加利亞降落時遭遇GPS干擾,懷疑是俄方所為。莫斯科隨即反駁,稱此說法是「假消息」與「歐洲偏執的投射」。
此外,俄羅斯外交部再度表態,強烈反對任何外國部隊在戰後進駐烏克蘭,直接針對歐洲正在推動的「安全保證」方案。
川普外交舉棋不定,和平進程難見曙光
川普近日透露,他計劃再次與普丁通話,討論「接下來要怎麼做」,但對於是否會在普丁拖延之後啟動嚴厲制裁,他始終語焉不詳,只放話「若我們不滿意,你們會看到行動」。
與此同時,川普也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澤倫斯基會後表示,討論內容包括持續對俄羅斯施加經濟壓力,以及「切斷俄羅斯的戰爭資金」。不過,美方在會後聲明中,重點卻仍是批評歐洲沒有做得足夠。
歐洲國家雖已逐步減少對俄能源依賴,從2021年首季的164億美元石油進口額,降至2025年首季的17.2億美元,但在川普與普丁眼中,這樣的步調依然遠遠不夠。
「有意願國」承諾安全保證,但俄方設下重重障礙
在巴黎舉行的「有意願國聯盟」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共有26國承諾若停火協議達成,將提供烏克蘭安全保證,甚至不排除派遣維和部隊。馬克宏同時指出,美國應在此架構中扮演「安全保險」角色。華府則回應表示,若和平協議真正落實,美國將考慮提供有限度的安全承諾。
然而,普丁並未展現任何具體合作跡象。他雖提出「在莫斯科會談」的建議,但對基輔而言,這樣的場合幾乎不可能保證安全。美方原先期待的普丁與澤倫斯基會談,至今仍未有進展。
結語
在一週又一週的外交僵局中,川普的焦躁心態日益浮現。但觀察人士普遍認為,他缺乏能真正突破僵局的「大手筆」構想。當華府與莫斯科將責任轉嫁給歐洲時,烏克蘭的前線戰火依舊未見熄滅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