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我的創作理念與作法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對我來說,文創這件事,不只是寫文章、拍照、做設計,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延伸。很多人問過我:「你怎麼能夠維持這麼大量的創作?而且還能定時定量地發表?」這背後並不是什麼神祕的方法,而是我心裡一直存在的一個核心理念:普普文創。

raw-image

什麼是「普普文創」?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它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媒體公司。我一個人,就是公司裡的全部角色:企劃、編輯、作者、攝影、行銷……全部都由我包辦。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靈活、直接,而且不需要等待別人決策。我想到什麼,就可以馬上去做,並且在短時間內完成與發表。

很多創作者習慣要把東西打磨到最好,才願意端上桌。他們可能一個禮拜只發表一篇,甚至一個月才寫完一個完整的作品。這樣的方式沒有錯,但我覺得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這樣太慢了。一篇作品一旦發表出去,就立刻被淹沒在浩瀚的網路大海裡,幾天後連個渣都不剩。於是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高頻率、持續不斷的創作。

有人可能會質疑,這樣是不是太緊繃?會不會讓自己失去原本創作的樂趣?我不否認,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會感覺工作強度很大,每天都在壓力下完成一篇又一篇。但習慣了之後,反而覺得這是一種節奏,一種規律。就像每天刷牙洗臉一樣,創作不再是一種額外的負擔,而是生活裡理所當然的一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AI成為了我的好夥伴。過去,創作需要花大量時間在打字、潤稿、甚至逐字逐句的校對上,耗時又耗力。但現在有了語音轉文字的技術,我只需要把腦袋裡的想法直接說出來,就能快速轉化為文字,再交給AI做潤飾。這樣的方式大幅提升了我的效率,讓我能夠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與內容的方向上,而不是被繁瑣的技術性工作拖住。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創作是不是缺乏「手感」?會不會失去了那份原汁原味?但在我看來,AI只是工具,就像攝影師用相機取代畫筆,並不代表藝術就因此消失。真正的創意還是在於人,AI只是幫我把腦中的畫面、語言與情感更快、更有效率地呈現出來。換句話說,它讓我有機會創作更多,嘗試更多。

當然,這樣的模式不代表沒有風險。快速大量的創作,容易讓品質低落,這點AI的最大公約數,會讓作品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但我選擇用「數量」去換「能見度」。方格子這樣的創作平台,本身就是一個封閉的小環境,限制非會員的衍伸閱讀可能,造成流量有限,每篇文章被讀到的機會並不多。只能靠不斷的刺激來達到被看見的可能,如果只依靠偶爾發表一兩篇,幾乎不可能被人注意。相反地,如果篇數夠多,就像在海裡撒網,總會有人被吸引進來。

而當有人點進來之後,他們可能利用"找尋"會翻看更多文章,從中找到共鳴,這樣的累積才是關鍵。點閱數不是目的,而是創作被看見的一個媒介。對我來說,能夠和更多人交流,讓更多人理解我的思考、理念,才是真正的價值。

在創作上,我常常提醒自己:左腦理性,右腦藝術。左腦給我結構、分析、規劃,讓我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率地產出。右腦則提供情感、想像力與直覺,讓作品不至於變得冷冰冰、只有資訊而沒有溫度。兩者相互平衡,就能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舉例來說,我在寫散文的時候,會用左腦去安排文章的結構,思考如何鋪陳起承轉合;但在落筆時,則讓右腦去引導語言的流動,讓文字裡帶有情感的張力。又或者在寫評論文章時,我用理性去搜集資料,建構邏輯;但最後的表達,仍然需要一些藝術性的修辭,才能讓人讀得下去。這跟我一邊寫程式,一邊畫速寫,基本上是同一邏輯。

這樣的創作方式,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自我修煉。它讓我不只是單純地「完成文章」,而是能夠同時訓練理性與感性,讓兩者不斷交錯互補。這也是為什麼我能長時間維持創作,而不會輕易感到枯竭。

最後,我要感謝那些願意閱讀、願意提問的人。正因為有了交流,我的文字才不是獨白,而是能夠在不同人的心裡激起共鳴。每一次的互動,都是我創作的一部分,也成為推動我繼續前進的力量。

或許未來,文創的生態還會繼續改變,平台會有起落,工具會有更新。但對我來說,創作這件事並不會消失。它就像是一種日常、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責任。我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方式,把更多想法帶給大家,也讓更多人感受到創作的可能性。

呵呵,再次感謝你的提問。這是一條孤獨卻充滿挑戰的路,但因為有了交流,它也變得不再孤單。願我們都能在創作的世界裡,不斷突破自我,找到屬於自己的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06會員
4.5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9/05
今天,我領到了第一筆從網路寫作而來的稿費。金額並不大,或許在他人眼裡,不過是餐桌上一頓飯的價值;但對我而言,它承載的意義卻遠遠超過數字本身。這是我寫部落格兩年多來,第一次真正收到「實質」的回饋,彷彿一道小小的光,證明了我的努力不是在虛空中消散。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人都能發聲,人人也都在爭奪注
Thumbnail
2025/09/05
今天,我領到了第一筆從網路寫作而來的稿費。金額並不大,或許在他人眼裡,不過是餐桌上一頓飯的價值;但對我而言,它承載的意義卻遠遠超過數字本身。這是我寫部落格兩年多來,第一次真正收到「實質」的回饋,彷彿一道小小的光,證明了我的努力不是在虛空中消散。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人都能發聲,人人也都在爭奪注
Thumbnail
2025/09/01
【水果漫談】麝香葡萄 7.8K點閱率,值得紀念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文章、影像、影音內容出現在人們眼前。能夠被點閱、被閱讀,其實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幸運。而當我發現自己撰寫的【水果漫談】之〈麝香葡萄〉,竟然衝上了TOP5,點閱率突破7.8K時,那種心情就像是嚐到第一顆剛剛冰鎮過的麝
Thumbnail
2025/09/01
【水果漫談】麝香葡萄 7.8K點閱率,值得紀念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文章、影像、影音內容出現在人們眼前。能夠被點閱、被閱讀,其實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幸運。而當我發現自己撰寫的【水果漫談】之〈麝香葡萄〉,竟然衝上了TOP5,點閱率突破7.8K時,那種心情就像是嚐到第一顆剛剛冰鎮過的麝
Thumbnail
2025/08/22
這幾年,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鋪天蓋地而來。有人懷疑、有人焦慮、有人興奮,也有人冷眼旁觀。當我們問出一句:「AI可以代替你嗎?」答案似乎撲朔迷離,卻又在某些時刻顯得清晰而直接——答案是,可以。一、代替的開始:在功能上,它已經「是你」我們先從最直觀的角度來看。當AI能夠生成文章、繪製圖片、甚至作曲
Thumbnail
2025/08/22
這幾年,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鋪天蓋地而來。有人懷疑、有人焦慮、有人興奮,也有人冷眼旁觀。當我們問出一句:「AI可以代替你嗎?」答案似乎撲朔迷離,卻又在某些時刻顯得清晰而直接——答案是,可以。一、代替的開始:在功能上,它已經「是你」我們先從最直觀的角度來看。當AI能夠生成文章、繪製圖片、甚至作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個專欄分享了除了PV影片之外,自己學習或創作的其他經歷,包括自製頭像的設計和繪製過程。作者分享了創作的初版草稿、上色過程以及根據意見修改的過程。
Thumbnail
這個專欄分享了除了PV影片之外,自己學習或創作的其他經歷,包括自製頭像的設計和繪製過程。作者分享了創作的初版草稿、上色過程以及根據意見修改的過程。
Thumbnail
或者沒有談投入更強的因為的文字創作來說是所有裡面的所有創作的最單純的一種只需要一支筆或是一個鍵盤或是一個人講一段話就能上香你所要 表達的那種其實也就是一篇文章這個這件事全世界每個人每天隨時隨地都在做創作表達自己的意思則是由的表達是作為溝通的用途的一句話兩句話就帶過去的 但又的時候則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思
Thumbnail
或者沒有談投入更強的因為的文字創作來說是所有裡面的所有創作的最單純的一種只需要一支筆或是一個鍵盤或是一個人講一段話就能上香你所要 表達的那種其實也就是一篇文章這個這件事全世界每個人每天隨時隨地都在做創作表達自己的意思則是由的表達是作為溝通的用途的一句話兩句話就帶過去的 但又的時候則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思
Thumbnail
本文教導如何自我啟發、發展個人品牌,並透過社交媒體和自己的創作獲得曝光。文章提供了從興趣到企劃、製作,再到營銷個人產品或服務的創造三步驟,以及打造品牌的三訣竅。
Thumbnail
本文教導如何自我啟發、發展個人品牌,並透過社交媒體和自己的創作獲得曝光。文章提供了從興趣到企劃、製作,再到營銷個人產品或服務的創造三步驟,以及打造品牌的三訣竅。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
Thumbnail
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
Thumbnail
本文分析普普文創在方格子平臺上的營收數據,探討了創作者所面臨的獲利挑戰以及多元營收策略。並給出了提高獲利的方法和文創產業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本文分析普普文創在方格子平臺上的營收數據,探討了創作者所面臨的獲利挑戰以及多元營收策略。並給出了提高獲利的方法和文創產業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普普文創:用藝術與文字,記錄台灣與世界 嗨!我是Alan,普普文創的主持人。我從小就喜歡藝術,尤其是速寫。我喜歡用畫筆捕捉眼前的景物,將它們化為永恆。 20年前,我開始在文創產業工作。我曾經擔任速寫藝術家、繪本作家、文創產業輔導師、資訊管理等職務。在這些工作中,我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也對文創產業有
Thumbnail
普普文創:用藝術與文字,記錄台灣與世界 嗨!我是Alan,普普文創的主持人。我從小就喜歡藝術,尤其是速寫。我喜歡用畫筆捕捉眼前的景物,將它們化為永恆。 20年前,我開始在文創產業工作。我曾經擔任速寫藝術家、繪本作家、文創產業輔導師、資訊管理等職務。在這些工作中,我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也對文創產業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