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待思考。
一本書的成本主要包括:寫作成本、校稿成本、排版成本、印刷成本、物流成本、銷售成本、陳列成本、經銷成本等等。其中,寫作成本只佔總成本的一小部分。因此,創作者在寫作時,應該注意提高作品的商業價值。因此創作者不要覺得我的文章寫得很好,數量已經很多了,為什麼不能出書呢?商業的運作不是以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的,而是要看最終能不能賣得出去,能不能賺錢為依歸。
商業價值是指作品能夠為創作者帶來的利益。在出書方面,商業價值主要體現在銷售量上。這本書能不能賺錢,取決於你的文章質量夠不夠好,能不能吸引人,是不是讓客戶知道,想要買的人能買得到,這些都是問題。事實上有很多工作都是有別的人,譬如出版商或書店,幫你做的。你並不一定比他們(賣過許多書的人)了解這些作業與價值,尊重他們的意見做適度的調整是必要的。
如果創作者能夠提高作品的銷售量,那麼他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例如,一位知名醫生如果出版一本書籍,由於他擁有一定的粉絲群體,因此這本書的銷量很有可能會很高。相反的如果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想要出書,就必須靠很多人的支持,才有可能成為書本,出現在書店的書架上,可能沒幾天就被下架了,再也不會陳列到書架上。書店要上架的書實在是太多了,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評估這麼做到底是不是對的。
出書是一項複雜的工程,需要創作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決定出書之前,創作者應該慎重考慮,並做好充分的準備。或許先在部落格或者創作平台上先嘗試發表你的文章,看你受歡迎的程度,是否有能力逐步累積喜愛你文章的粉絲,有了這樣的基礎,再來談是不是要出書,要出多少數量,要怎麼進行。這樣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是少不會賠錢。這樣對創作者的你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