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收益來源揭露規則|投資人一定要懂的真相
在投資基金時,很多人最關心的就是「配息高不高」。但你知道嗎?你拿到的配息,不見得都是基金真正賺來的錢。為了避免投資人誤解,金管會自 2015 年起要求基金公司必須揭露「收益來源」。這就是所謂的 基金收益來源揭露規則。
什麼是收益來源揭露規則?
簡單來說,這項規定要求基金公司在配息時,必須清楚列出配息的來源。這樣投資人就能知道,拿到的錢到底是來自投資獲利,還是只是把自己的本金退還給自己。
基金配息的三大來源
- 投資收益:股票的股息、債券的利息,屬於真正的投資收入。
- 已實現資本利得:基金賣出標的後的獲利,也算是「賺來的錢」。
- 本金返還:基金把你的投資本金拿出來配給你,並不是新的收益。
為什麼需要這個規則?
過去很多投資人以為「高配息」就是「高報酬」,但事實可能是基金公司動用了本金。這樣看起來雖然有現金流入,但長期下來會侵蝕投資基礎。揭露規則的目的是讓投資人更透明地了解:基金能不能真正持續賺錢。投資人應該怎麼看?
- 別被高配息迷惑:先看揭露比例,再決定是否投資。
- 本金比例過高要小心:這代表基金可能沒有足夠收益支撐配息。
- 定期檢視公告:確認基金的長期經營狀況,避免掉入「假收益」陷阱。
★〞注意!!!
基金配息並不等於基金賺錢。透過收益來源揭露規則,投資人可以更清楚判斷基金的體質。真正好的基金,應該是能靠投資收益與資本利得支撐,而不是靠不斷返還本金。投資前多花一點時間了解來源,才能讓資產長久穩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