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抵高雄時認識的兼差同事推薦的港式糖水店,一直想要去,沒想到她離職後半年,我才終於去了一趟。她推介文化中心店,可是每次假日經過,總是大排長龍。食碗糖水啫都要排隊?暑假尋訪另一家飲料店時路經,oh yeah,沒人。但我喝飽了耶。兩周後在哈瑪星給客戶拍完照,五時多,去一趟吧,沒人,yeah,來一碗杏仁芝麻糊。
近來總算的起心肝整理兩年前從香港搬來高雄的行李,其中一整箱社會運動期間的出版物,忽然覺得自己像那些收藏六四剪報的我們的上一代,每年總要秀出來一次。現在是不能再秀啦,因此在九記赫然女神畫像,有種違和感──這明明不是這片土地的人該承擔的故事。

點了一碗杏仁芝麻糊,價格合理。黑面店員發揮創意,給糖水拉花,要是我沒有眼瞎,應該是一雙馬來貘。拍了十幾年芝麻糊,總是提出一坨排滯物,多得黑面店員啟發,終於發現逆轉的拍攝方法︰
叫雙併。
把店員形容做黑面不是貶意,本來香港食肆的服務風格就是如此。一整天笑面迎人也怪令人心寒。而且……強調,不是貶意,員店不是台妹的話笑面迎人沒甚麼好期待的。店裡裝潢感覺是把台灣概念裡的香港元素濃縮陳列,近十年流行巴士站牌,霓虹燈大字報。
反而比較喜歡店外的裝潢,港式路牌加台式電話亭加康民署椅子?扎在巷口,產生一種龍貓般錯覺。
回到食物本身,台灣杏仁品質較廣東一帶優質,杏仁味濃郁,香滑。相形之下,芝麻的味道就較為淡薄。應該是來源影響,不曉得哪裡進貨。九食亦不例外,杏仁的味道較芝麻優勝,雖然我比較期待芝麻的部份,然而以這個價格,OK啦。另外,糖水以往我只吃熱的,不太吃冰的。不過,以店面的營運狀況,我還是點了冰的,建議大家也點冰的。

去過幾家落戶台灣的港式餐飲店,不知為何,不知何故,座位比起香港更窄。窄到趕客。唯一喜歡或慶幸的是,店裡播陳奕迅在環球發行的歌,終於不再是Beyond。不知何故,我總是覺得播Beyond的店,應該是其他華僑開,不是港人開。現在只是播Beyond,特別是鄧紫棋唱的Beyond,我一律光顧一次,如非必要,不再回頭。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