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聽皮膚科醫師提醒「出門記得擦防曬」,但有時沒擦好像也不會怎樣,究竟長期不擦防曬會帶來哪些後果?而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防曬劑型又該怎麼選擇?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首先,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紫外線的三種區段:
●UVC:幾乎所有能量都被大氣層中的臭氧層隔離掉了,對人體影響極小。
●UVB:波長比UVA短,所以直射到皮膚的表皮層就會被擋下來,過量曝曬會導致曬紅、曬傷等立即反應。
●UVA:波長較長,能穿透到皮膚深處,長期累積會造成皮膚老化,進而產生細紋、皺紋等問題。
接著,不做好防曬會造成的問題以下一一列出:

●皮膚老化:長期受到紫外線照射,皮膚的最外層「表皮」會先老化,接著第二層「真皮層」的支撐結構會坍塌,導致皺紋產生、膚色變暗沉,甚至微血管擴張,UVA還能深入到脂肪層,對脂肪層造成損害!
●斑點:當皮膚長期曝曬在陽光下,會出現像曬斑、老人斑等局部色素沉澱,這其實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皮膚會想辦法減少光害的反應。
●青春痘/酒糟肌/異位性皮膚炎:夏天天氣炎熱、皮脂分泌會更旺盛(註一),再加上日曬刺激,容易讓青春痘、酒糟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變嚴重。
●致癌:若平常未規律在曬太陽,卻突然大量曝曬導致曬傷,這樣致癌性的風險會比平常有規律在曬太陽的人更高,另外,曾曬傷過的小朋友,在未來罹患皮膚癌的機會更是比沒有曬傷經驗的小朋友多出兩倍。
總之,做好防曬的同時,也別忘了盡量要避曬,比如在正中午太陽最烈的時段,應避免出門,如果真的得出門,建議可以撐陽傘、戴帽子,或走在騎樓下、待在陰涼的地方,以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直接傷害。
防曬怎麼擦才有效

多數人在選購防曬產品時,往往會把注意力放在SPF的係數上,但其實SPF30與SPF50之間的防護力差異並不大,所以不論你今天是選哪種係數,或是擦到多麼足夠的量,想要有效,重點在於你有沒有每兩個小時補擦一次,尤其是在大量出汗或剛游泳上岸,都應立即重新補擦,才能確保防曬效果不會打折扣。

針對孩童的部份,6個月以下的嬰兒建議以避曬為主,也就是避免直接曝曬在陽光下;等孩子滿6個月後,再開始用防曬乳,並應以物理性防曬為優先,至於成人,則可依個人膚質與偏好選擇防曬乳,若偏好清爽、不黏膩的質地,化學性防曬會是不錯的選擇。
推薦商品:DRX零油光智能防曬慕斯(物理性防曬)
防曬噴霧 vs 防曬乳

防曬噴霧近年來廣受歡迎,因為使用上快速又方便,但其實皮膚科醫師普遍不太推薦這種劑型的防曬,主要原因在於使用時難以掌握實際噴塗量是否足夠,容易導致防護力不足;此外,防曬噴霧存在吸入毒性的風險(註二),如果真要使用一定要先憋氣再噴,而且最好在通風的地方噴,別讓周圍的人都吸進去。
根據美國一項針對540位皮膚科醫師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9%的醫師推薦使用防曬乳,僅有69%推薦防曬噴霧(註三)。
改善陽光造成的傷害

若皮膚已因長期日曬而出現細紋或皺紋,可以考慮透過保養或醫美療程改善,例如可以擦A酸A醇來加速角質代謝,並延緩肌膚老化,進而淡化細紋皺紋;針對已長出來的曬斑或老人斑,則可選擇打皮秒雷射、紅寶石雷射或鉺雅鉻雷射,不過療程結束後一定要持續做好防曬,否則這些斑點與老化現象還是會再次復發哦!
推薦商品:DRX超酵A醛提亮煥膚(0.05%A醛)
推薦商品:DRX 1%煥顏A醇
推薦商品:DRX 2%煥顏A醇

資料來源:
1)Influence of exposure to summer environments on skin propertie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199529/
2)Study on Consumer Exposure to Sun Spray and Sun Cream in South Korea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791668/
3)Trends in US sunscreen formulations: Impact of increasing spray usage
https://www.jaad.org/article/S0190-9622%2817%2932169-2/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