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抑鬱黑金屬和後黑金屬的領域裡,Ghost Bath 一直是個帶著爭議與傳奇色彩的名字,從最初假稱自己來自中國重慶,到最後揭露其實根植於美國北達科他州,不過,比起這些花邊背景,他們的音樂絕對更值得關注。今年發行的新作《 Rose Thorn Necklace 》表面上依舊與後金屬和瞪黑曲風劃上等號,但實際上卻在音樂方向上大幅偏移:比想像中更暴力快速、更加壓抑,甚至帶入了哥德、後龐克以及電子音樂的元素,迫使我們重新思考這支樂團的定位與未來可能性。
與上一張專輯不同,除了歌曲篇幅變得相當精煉,編曲與寫作也避免讓音樂拖沓 ,並且依然對死亡與血腥冥想抱有極端偏好,對旋律的追求也幫助昇華這般病態美學。主腦 Dennis Mikula 表示:「我想創作一些充滿絕望、奢華、哥德、怪誕、骯髒又直擊內心的東西,並且我不想再克制自己了。」

更大膽的是,他決定不在錄音室重錄這些片段,而是保留了最初自宅錄製時的真摯,結果便誕生出某種痛苦、真實、情感上極具沉浸感的作品,並邀請聽者一同直面自己的黑暗。專輯中的鼓則由 Mike Heller(前 Fear Factory)負責演奏,為 Mikula 那些極度個人化的作品增添了更厚重的份量與技術亮點。

專輯封面出自拉脫維亞藝術家 Ksenija Tarasova 之手,她的視覺作品長期圍繞著「創傷」與「創傷之後的生命」。這幅畫並不是專門為 Ghost Bath 委託創作,但正如 Mikula 所說:「這種情感上的聯繫立刻對應上了。我能感受到作品中的痛苦與情緒,就像所有藝術一樣,如果藝術家自身帶有某種靈光,大部分人一眼就能感受到,無需過度思考。」
專輯以 〈 Grotesque Display 〉 開場,融入了華美空靈的合成器音色,氛圍感十足的聲響為歌曲增添了不少變化,逐漸堆疊烘托成一首莊嚴樂曲,孤寂而憂傷的鋼琴彈奏,一開始就把你引入徹底絕望的氛圍,持續的音符痛苦地迴盪在地下牢籠,寒冷得令人顫抖。
接下來的同名曲正式拉開簾幕,將樂團的既定印象完全顛覆。光是開頭就帶著一種比過往瞪鞋與後搖影響更偏哥德式的氛圍,隨後卻劇烈轉化為相對純粹的抑鬱黑金,透過高音域的和弦進行侵略中建構旋律。當 Mikula 踩下失真後放聲嘶吼,痛苦瞬間釋放,爆裂四濺的鼓擊如鯊群撲向鮮屍般洶湧。
前兩首歌清楚展現了樂團不願依循一成不變的模式來定義自己,然而〈 Well, I Tried Drowning 〉則是相較之下更接近傳統黑金屬的作品,節奏較快,再度以 Mikula 多元變化的嘶吼哀嚎將聽眾包覆其中。當樂團完全進入猛攻狀態時,重點就會把吉他 riff 表現得盡可能突出,仍然保有明顯的旋律性,鞏固整張專輯維持在黑金屬的範疇。
你是否能在〈 Thinly Sliced Heart Muscle 〉中感受到指尖逐漸僵硬冰冷?在回憶那段生命中的輝煌過往時,請放任自己沉浸其中,讓那柔美的旋律帶你緩慢迎接死亡,並徹底沉浸於音樂的力量之中;緊接而來的〈 Dandelion Tea 〉將這段情感延續拓展,但曲風更為黑暗快速,甚至在中段還穿插了一段精彩的鞭金吉他段落,成為點睛之筆。
〈 Vodka Butterfly 〉以粗暴的工業化聲響作為開場,接著便是刀片般鋒利、刺耳的黑金屬吉他演奏與 Mikula 的嘶吼再度回歸,打擊與旋律和弦爭奪主導,鋼琴片段的點綴也非常出色,與失真的吉他形成對比,而在中後橋段伴隨著一段女子哭泣聲,似乎暗示樂團即使在最為平緩的時刻,依然無法抑制自己的厭世情緒。

作為一張後黑金專輯,專輯裡的旋律傾向與影響,其實和哥德搖滾與後龐克更為接近,特別是在合成器的使用方式上,某方面來說幾乎擺脫瞪鞋的框架,大膽實驗著不同的類型分支,並持續維持著抑鬱氛圍。不管你是否為黑金屬樂迷,這張專輯都能讓你感到慰藉,雖然音樂裡的元素實在一次湧現得太多,乍看可能會被認為聽感突兀難耐,但實際上卻蘊藏著深度,毫無疑問能夠一拼「年度專輯」的席位。
即便新專輯才剛發行,Mikula 透露自己手上還有數張新創作,他保證,每一張都「完全不同,各有其獨特之處」目前樂團全力投入巡演,而臺灣金屬場景重要推廣指標—惡月上昇,將在「台北黑暗秩序宣傳部」兩週年活動邀來 Ghost Bath 作為陣容亮點,這也是樂團首次來臺演出,相信絕對是錯過可惜的黑金屬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