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餘燼裡的曖昧對話】:坂本龍一& Fennesz / 《 Cendre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在當代音樂的歷史裡,合作始終是推動聲音疆界的重要途徑,而樂迷也總會對跨界組合懷抱巨大期待,幻想不同領域的大師在交會時能爆發出驚人的火花。然而在2007年,坂本龍一與奧地利吉他手暨聲音藝術家 Fennesz 共同發表的專輯《 Cendre 》並沒有呈現出絢爛的火焰,而更像是燃燒過後留下的灰燼:低調、曖昧、時而冰冷,卻隱約透著微光。

當時坂本龍一早已是跨界音樂的代名詞,從YMO的電子流行,到與 David Sylvian 的合作,再到九零年代後期與 Alva Noto 的數位極簡系列,他不斷將古典與電子語彙嫁接在一起;而 Fennesz 則以音牆、微粒化的聲響和氛圍鋪陳為名,使他在實驗電子與氛圍音樂領域成為標誌性人物。兩人早在《 Sala Santa Cecilia 》初次合作時,便已顯露出某種若即若離的默契。

raw-image

《 Cendre 》則延續這段緣分,2004年至2006年間,坂本居於紐約,而 Fennesz 則在維也納。兩人並未長時間同處錄音室,而是透過檔案交換完成作品:坂本錄下鋼琴片段寄至維也納,後者再加入吉他與筆電處理,反之亦然。雖然偶有現場演出與後期混音的實際合作,但整體製作模式是遠距、分散而非面對面的,使作品具有一種對話性。

這樣的工作方法本應導致拼貼般的割裂感,但令人驚訝的是,專輯整體卻保持著高度的統一性,這種統一並非來自旋律或節奏的傳統結構,而是一種氛圍層面的持續性:十一首曲目首尾相連,聽來幾乎如一首長篇,氛圍與音色的流動比明確的主題更為關鍵,被讚譽為「智慧與美感並存的第三世界」

raw-image

不少評論將《 Cendre 》與電影配樂作比較。確實專輯的聆聽感受與傳統歌曲截然不同,缺乏鮮明旋律與結構,卻營造出極強的影像感,像深夜城市的空景,也像清晨初光中的廢墟、鋼琴的溫度與電子的冷峻不斷交替,宛如鏡頭在不同場景間切換。不同於音效往往各自爭奪注意力,在專輯中兩者以某種微妙的方式並置,互不干擾卻也難分彼此,像是平靜卻暗潮洶湧的雙重敘事。

作品氛圍從一開始的〈 Oto 〉便顯示出一種克制。坂本的鋼琴聲總是帶著留白,他不急於鋪滿旋律,而是以斷續、懸置的和弦和短句勾勒出空間感,時而如德布西般閃爍,時而又帶著薩蒂式的冷冽。這些音符聽來不像完整的樂句,更像是片段、素描,仿佛他只是將指尖輕輕點在鍵盤上,留下些許痕跡。

與之相伴的,是 Fennesz 不斷漂浮、閃爍的聲響,〈 Trace 〉裡吉他經過電腦處理後化為音粒、雲霧和電流般的顫動,時而如海浪般推送,時而像靜電在夜空裡游移。他的聲音既提供鋪墊,也帶來干擾,有時襯托出鋼琴的脆弱,有時則將其淹沒在朦朧之中。

在專輯的流動中,可以聽見幾次特別動人的相遇。某些段落裡,坂本的旋律突然變得專注而抒情,像是〈 Haru 〉片刻的清澈泉水,而Fennesz 則以絲絨般滑順的音景溫柔圍繞,使音樂呈現出絕對的和諧,這樣的瞬間往往轉瞬即逝,很快又被模糊的噪霧與不確定感取代。

專輯中也有一些特別值得注意的細節,在同名曲〈 Cendre 〉裡,Fennesz 的聲音幾乎化為無聲的空氣,只留下微弱的顫動,鋼琴因而顯得孤立無援;另一邊,當電子聲牆全面襲來,鋼琴反而被擠壓成模糊的殘響。這種此消彼長的關係讓整張專輯維持著張力,揭示了兩人之間的尊重與試探,甚至帶來一種難以言喻的美感。

專輯最後一曲〈 Abyss 〉的收束尤其耐人尋味,經過十首曖昧的試探之後,終曲裡的鋼琴與電子聲響似乎終於找到一種平衡。旋律雖然依舊簡潔,但氛圍更為凝聚,電子音不再是紗幕般的包覆,而是與鋼琴形成真正的互文。這種遲來的契合使專輯收於一個帶有和解意味的句點,仿佛灰燼中終於閃爍出最後一縷光線。

raw-image

《 Cendre 》既不像 Eno 與 Harold Budd 的《 The Pearl 》那樣充滿抒情深度,也不像坂本與Alva Noto合作時那般極簡精準,而是要求聽者進入一個微觀模糊的聲音世界,感受到兩位藝術家如何在差異中尋找交會。或許並不是最耀眼奪目的作品,卻是極具價值的紀錄,讓我們看到合作不僅僅是完美的融合,更可能是一場持續的摸索與理解,正是在這些看似不完整的片刻裡,音樂展現出另一種真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克里夫異象 Visions of Cliff
56會員
242內容數
|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 |為各位介紹從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專欄、系列訪談和樂評 |出版品:《克里夫異象誌Vol.1 & 2》 |歡迎邀稿:visionsofcliff@gmail.com
2025/09/05
《不平靜水域》像是一面倒影,將當下世代的躁動、焦慮與渴望完整折射,猛烈直擊,到壓抑與撕裂,最後拋出對愛與自由的追問,這些歌曲像是一道又一道的浪潮,層層推進,最終將所有人吞沒其中,成為集體情緒的一次釋放燃料,以最原始直率的方式將社會現實與內在掙扎交織,逼使聽眾在混沌中尋找自身的出口。
Thumbnail
2025/09/05
《不平靜水域》像是一面倒影,將當下世代的躁動、焦慮與渴望完整折射,猛烈直擊,到壓抑與撕裂,最後拋出對愛與自由的追問,這些歌曲像是一道又一道的浪潮,層層推進,最終將所有人吞沒其中,成為集體情緒的一次釋放燃料,以最原始直率的方式將社會現實與內在掙扎交織,逼使聽眾在混沌中尋找自身的出口。
Thumbnail
2025/09/01
2003 年底問世的專輯 《 Boris at Last -Feedbacker- 》無疑是一項里程碑,在這張僅收錄一首長達四十分鐘樂曲的專輯,樂團把「雜訊」升華為「敘事」,當音符化為迴圈的聲牆,當反饋聲響取代旋律成為核心,你被迫面對的不只是聲音本身,而是音樂與身體、時間之間最原始純粹的變化。
Thumbnail
2025/09/01
2003 年底問世的專輯 《 Boris at Last -Feedbacker- 》無疑是一項里程碑,在這張僅收錄一首長達四十分鐘樂曲的專輯,樂團把「雜訊」升華為「敘事」,當音符化為迴圈的聲牆,當反饋聲響取代旋律成為核心,你被迫面對的不只是聲音本身,而是音樂與身體、時間之間最原始純粹的變化。
Thumbnail
2025/08/27
「静香」在日本地下音樂的歷史裡始終帶著一種幽暗而神秘的光暈。從 1990 年代初期開始,他們便以一種難以歸類的聲音遊走於東京地下舞台:滄涼透明的歌聲緩慢浮現,卻隨時會被吉他噪音的牆壁擊碎;細膩如耳語的旋律,與突然潰堤的音浪並存,極端的張力正是静香的核心,也構成了他們無可替代的美學。
Thumbnail
2025/08/27
「静香」在日本地下音樂的歷史裡始終帶著一種幽暗而神秘的光暈。從 1990 年代初期開始,他們便以一種難以歸類的聲音遊走於東京地下舞台:滄涼透明的歌聲緩慢浮現,卻隨時會被吉他噪音的牆壁擊碎;細膩如耳語的旋律,與突然潰堤的音浪並存,極端的張力正是静香的核心,也構成了他們無可替代的美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黑白攝影,一台鋼琴,一張椅子,八十八個黑白琴鍵,幾盞燈,幾支收音麥克風,沒有任何一句言語。因為要說的都在旋律裡,以及空央音拍攝的那張臉孔,我們所熟悉的坂本龍一臉孔。
Thumbnail
黑白攝影,一台鋼琴,一張椅子,八十八個黑白琴鍵,幾盞燈,幾支收音麥克風,沒有任何一句言語。因為要說的都在旋律裡,以及空央音拍攝的那張臉孔,我們所熟悉的坂本龍一臉孔。
Thumbnail
阪本龍一是一位叛逆的音樂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配樂作品。除了音樂,他還涉略哲學、電影、日本能劇、裝置藝術等各種領域。即使在生病期間,阪本龍一仍然投身於他熱愛的工作中,直到最後一刻。這本書是他精彩一生的總結。
Thumbnail
阪本龍一是一位叛逆的音樂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配樂作品。除了音樂,他還涉略哲學、電影、日本能劇、裝置藝術等各種領域。即使在生病期間,阪本龍一仍然投身於他熱愛的工作中,直到最後一刻。這本書是他精彩一生的總結。
Thumbnail
本文描述作者對日本樂壇巨匠坂本龍一的感覺,對比他年青和晚年的現場演繹,展示他風格上的轉變。文中介紹坂本龍一年輕時現場演奏《末代皇帝溥儀》插曲“Rain”,對比68歲時的慢板鋼琴演繹,前者表現了勁力、成就和驕傲,後者是沉澱但依然牽動人心的情懷。文章最後把他與同樣享譽國際的日本音樂人久石讓的音樂作比較。
Thumbnail
本文描述作者對日本樂壇巨匠坂本龍一的感覺,對比他年青和晚年的現場演繹,展示他風格上的轉變。文中介紹坂本龍一年輕時現場演奏《末代皇帝溥儀》插曲“Rain”,對比68歲時的慢板鋼琴演繹,前者表現了勁力、成就和驕傲,後者是沉澱但依然牽動人心的情懷。文章最後把他與同樣享譽國際的日本音樂人久石讓的音樂作比較。
Thumbnail
「我已經沒有體力辦現場演奏會了,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用這種形式演奏給各位觀眾看。」對世界而言,對我而言,墜落的蝴蝶是坂本龍一的化身,可離開了肉身的教授,其音樂與哲思,都將是超越時間的,如山間飄盪的白雲。只要抬起頭,無論是朝陽還是落日,月滿還是月缺,都將恆久存在。
Thumbnail
「我已經沒有體力辦現場演奏會了,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用這種形式演奏給各位觀眾看。」對世界而言,對我而言,墜落的蝴蝶是坂本龍一的化身,可離開了肉身的教授,其音樂與哲思,都將是超越時間的,如山間飄盪的白雲。只要抬起頭,無論是朝陽還是落日,月滿還是月缺,都將恆久存在。
Thumbnail
藝術千秋,人生朝露——《坂本龍一:OPUS》留下配樂大師坂本龍一的最後一舞,同時也在世人心中成為永恆。
Thumbnail
藝術千秋,人生朝露——《坂本龍一:OPUS》留下配樂大師坂本龍一的最後一舞,同時也在世人心中成為永恆。
Thumbnail
音樂大師的曲調,像是在訴說著故事,不一定是愛,也不一定是戀,那胸口的情緒,隨著音樂,或娓娓,或傾洩,似有話要說……
Thumbnail
音樂大師的曲調,像是在訴說著故事,不一定是愛,也不一定是戀,那胸口的情緒,隨著音樂,或娓娓,或傾洩,似有話要說……
Thumbnail
人生一瞬,藝術千秋;大師行遠,餘音猶存。 電影配樂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大家應該有在網路上看過一些趣味影片,把電影片段配上不同的音樂或歌曲,就會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情感氛圍與戲劇張力,音樂比影像更能營造氛圍、帶動情感,不必透過色彩、語言、運鏡,音樂就能直直的通往人心。
Thumbnail
人生一瞬,藝術千秋;大師行遠,餘音猶存。 電影配樂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大家應該有在網路上看過一些趣味影片,把電影片段配上不同的音樂或歌曲,就會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情感氛圍與戲劇張力,音樂比影像更能營造氛圍、帶動情感,不必透過色彩、語言、運鏡,音樂就能直直的通往人心。
Thumbnail
不是響著的聲音,是發出聲音前的抽象畫的聲音組合。 在那裡聲音尚未發出,但其深處有抽象化的世界。 抽象世界因為是理論裝置,改變樂器的組合,音色就可以無限變化。 《skmt 坂本龍一是誰》
Thumbnail
不是響著的聲音,是發出聲音前的抽象畫的聲音組合。 在那裡聲音尚未發出,但其深處有抽象化的世界。 抽象世界因為是理論裝置,改變樂器的組合,音色就可以無限變化。 《skmt 坂本龍一是誰》
Thumbnail
從小沒有立定志向,即便成就了許多豐功偉業仍然認為自己的一生沒什麼值得拿出來說的坂本龍一,在《音樂使人自由》這本書的終曲時訴說:「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猶如每個人偶爾會有的想法一樣,我也一直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誰,又為何會身在這裡。」 從幼兒園便開始作曲的坂本龍一自述從小便是鑰匙及電視兒童,因為幼
Thumbnail
從小沒有立定志向,即便成就了許多豐功偉業仍然認為自己的一生沒什麼值得拿出來說的坂本龍一,在《音樂使人自由》這本書的終曲時訴說:「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猶如每個人偶爾會有的想法一樣,我也一直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誰,又為何會身在這裡。」 從幼兒園便開始作曲的坂本龍一自述從小便是鑰匙及電視兒童,因為幼
Thumbnail
有些人,你一直覺得他很知名,知名到你不需要刻意去搜尋他的資訊,總覺得哪一天有需要深入了解也不必擔憂沒有素材,直到他過世的消息一出,霎時被失落感牽引的好奇心引領你踏入他的創作世界,在懊悔又慶幸的矛盾情緒中久久不能自己。 這就是我對於坂本龍一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所抱有的深切感受,在愧疚之餘又心存感謝,
Thumbnail
有些人,你一直覺得他很知名,知名到你不需要刻意去搜尋他的資訊,總覺得哪一天有需要深入了解也不必擔憂沒有素材,直到他過世的消息一出,霎時被失落感牽引的好奇心引領你踏入他的創作世界,在懊悔又慶幸的矛盾情緒中久久不能自己。 這就是我對於坂本龍一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所抱有的深切感受,在愧疚之餘又心存感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