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過去,剛接觸投資的前幾年,我的確是每天都對股市充滿著疑問?
為什麼這家公司獲利好,股價就是不漲?
為什麼同樣的線型,有不同的解釋?
為什麼大家都說財報是落後指標?
為什麼網友都能年賺30%,我卻從未達標過?
然後想想自己因為投資做過了什麼,就覺得說投資不難,確實是有點心虛,我印象中大概做了這些事:
1. 沒事跑書局翻書,有問題就上網Google或看網路文章。
2. YT投資影片跟財經節目當連續劇來看 。
3. 精算自己的生活開銷,把能投資的閒錢,定期清點一次 。
4. 用自己不成熟的篩選條件,把台灣所有上市櫃公司掃描一遍 。
5. 定期寫交易日誌,年底修正交易策略,把效果差的刪除 。
6. 研究財報數據背後的意義,看那些數據對投資有幫助 。
7. 回測曾經買過的個股,找漲跌的原因是什麼。
8. 為提高報酬率,試過當沖,現股,權證,申購,借卷。
9. 放假找同學或是同事出來聊投資心得分享 。
10. 為了股票質押,找很多家銀行比較利率,研究申辦時使用卷商或銀行的優缺點。
最後總結自己的學習心路歷程,寫成一首詩吧:
事事沒興趣,處處皆難事,
嫌東又嫌西,蹉跎又唏噓,
鐵杵磨成針,久病成良醫,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