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市位於奈良縣北部,是日本古代都城平城京(西元710年)的所在地,是絲綢之路沿線外國文化進入日本的門戶,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近畿地區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一小時內即可輕鬆抵達大阪、京都等主要都市地區以及新幹線車站,無需轉乘。
1998年12月,由八處遺產組成的「古都奈良的歷史遺跡」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遺產包括曾經作為平城京中心的平城宮遺址,以及東邊的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春日山原始森林和元興寺,以及西邊的藥師寺和唐招提寺,從世界遺產元興寺舊址延伸至通往柳生街道的高畑地區,遍布迷人的聯排別墅,是一處備受歡迎的散步勝地,越來越多的翻新聯排別墅被改造成咖啡館、精釀啤酒廠和酒吧,這座擁有1300年歷史的日本古都,至今仍保留著悠久的歷史,四季蔥鬱的自然風光更增添了奈良的魅力;同時大和高原涼爽的氣候和清澈的泉水孕育了都祁産米,使其品質優良,都祁米曾榮獲「靜岡日本最佳米大賽」金獎,大和高原蔬菜也以其生長緩慢、口感甜美而聞名,面積276.8平方公里,總人口345,403人。 https://www.city.nara.lg.jp/

圖片來源:奈良市官網
奈良市的地方創生策略非常特殊且有別於其他鄉村地區。作為國際級觀光城市與奈良縣的政經中心,其挑戰並非「吸引人流」,而是如何解決「過度旅遊」(オーバーツーリズム)帶來的負面影響,並將經濟效益從觀光核心區擴散到整個市域,同時平衡居民生活品質與觀光發展。
奈良市地方創生的主要特色與具體做法:
[核心特色:從「點」的觀光到「面」的體驗,解決過度旅遊]
奈良市的策略不是創造新景點,而是引導龐大的觀光人潮進行分流,並創造更深度的體驗價值。
★特色一:推動「觀光分流」與「時間帶管理」
•開發周邊地區與新路線:
做法:積極推廣奈良公園、東大寺、春日大社以外的周邊地區,如奈良町(ならまち)、西之京(藥師寺、唐招提寺)、大和路等,設計多條主題散步路線,鼓勵遊客停留更長時間、探索更廣區域。
➢連結:奈良市觀光官方網站(奈良市觀光協會)
•推廣夜間觀光與早期觀光:
做法:透過舉辦夜間點燈活動(如「奈良燈花會」、春日大社夜間特別參拜)來延長遊客的停留時間,分散白天擁擠的人潮。同時鼓勵遊客提早到訪,以避開人潮高峰。

圖片來源:奈良市官網
★特色二:深化文化體驗,從「看」到「做」
•傳統工藝與美食體驗:
做法:提供多種付費體驗工作坊,例如「筆墨體驗」、「蚊帳織體驗」、「奈良一刀雕」或「鄉土料理製作」。這不僅增加了旅遊深度,也將觀光消費直接回饋給傳統產業的傳承者。
➢連結:奈良市觀光協會 - 體驗頁面
•活用「奈良町」的古民家:
做法:將奈良町地區充滿江戶風情的古民家建築,改造成咖啡廳、小型博物館、工坊或民宿,創造出極具魅力的街區氛圍,讓遊客能體驗歷史空間中的現代生活。
★特色三:應對社會課題,創造「宜居」城市以留住人口
奈良市深知,若居民因觀光擾民而外流,城市將失去魅力,因此,創生策略緊扣居住議題。
•積極的「空屋對策」與「移居支援」:
做法:設立「奈良市空屋銀行」,提供空屋資訊、修繕補助,並積極吸引來自大阪、京都的通勤族、遠距工作者及育兒家庭移居,強調奈良市擁有豐富自然、歷史文化與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
➢連結:奈良市移居・定住支援網站
•全面的「育兒支援」政策:
做法:提供兒童醫療費補助、生育祝賀金、以及充實的學童保育服務,減輕年輕家庭的負擔,旨在提高生育意願並防止人口外流。
➢連結:奈良市子育て支援総合サイト

圖片來源:奈良市官網
★特色四:數位轉型與智慧觀光
•導入無現金支付與多語言服務:
做法:在觀光區大力推廣無現金支付,並提供多語言的導覽App、指示標誌,提升國際遊客的便利性。
•數據驅動的觀光管理:
做法:利用手機位置資訊等大數據分析遊客的動向,用於優化公共交通班次、規劃觀光分流策略,並提供擁擠預報,讓管理更科學化。
總結:奈良市的地方創生成功關鍵
1.「管理」重於「招攬」:核心課題是有效管理每年數以千萬計的遊客,而非吸引更多遊客。重點在於提升人均消費與旅遊品質,而非增加總人數。
2.「擴散」重於「集中」:致力將經濟效益從熱門景點擴散到周邊社區與整個市域,促進地區平衡發展。
3.「宜居」與「宜遊」並重:深知居民的生活品質是城市永續發展的根基。因此,其創生策略同時涵蓋了觀光政策與育兒、居住支援,避免因觀光發展而犧牲本地居民權益。
4.「深度」重於「廣度」:從單純的景點參觀,轉向推廣文化體驗、歷史學習等深度旅遊模式,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奈良市的案例顯示,對於一個世界級的觀光城市而言,地方創生的真諦在於取得「觀光」與「生活」間的完美平衡,並讓觀光收益最終回饋到整個城市與每一位居民的生活之中。

圖片來源:奈良市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