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時介紹了一個獨立樂團 The Bird And The Bee (O ! 小鳥與蜜蜂 之 Fucking Boyfriend )。當時提到會介紹另外一個自己曾經也很喜歡的芬蘭-法國獨立兩人組樂團。今天這篇就來聊聊他們吧。

第一次發現 The Dø 約莫是在 2009 年左右,雖已經遺忘是在那裡聽見 ( 可能是廣播或是書局 ),但卻很記得當初一聽就下手買了專輯的這首 Saty ( Just a little bit more )。
風格強烈且別具一格,是以讓我將這張專輯 《 A Mouthful 》CD 敗下去了。
ABOUT The Dø 樂團
The Dø 是一組來自法國與芬蘭的獨立流行/實驗搖滾雙人組合,由法國音樂人 Dan Levy 與芬蘭裔歌手 Olivia Merilahti ,於 2005 年成立。樂團名稱取自音樂音階的第一個音「 Do 」,象徵音樂的起點。The Dø 的作品以獨特的跨界融合聞名,結合了獨立搖滾、流行、電子、民謠甚至古典元素,營造出時而冷冽、時而溫柔的聲音場景。
Olivia 清亮而具穿透力的嗓音,搭配 Dan 精細的編曲與多層次音效,使樂團作品兼具實驗性與旋律感。2008 年,他們的首張專輯《 A Mouthful 》( 台灣譯作 : 滿嘴音樂 ) 即獲得法國專輯排行榜冠軍,也讓 The Dø 成為法國第一支以英文創作並登上榜首的獨立樂團。此後,他們的音樂持續探索邊界,以前衛與詩意的特質,在歐洲樂壇建立鮮明的存在感。
之後推出的作品如《 Both Ways Open Jaws 》( 2011 )和《 Shake Shook Shaken 》( 2014 )持續創新,風格涵蓋迷幻、電子及實驗流行,備受國外樂評肯定。《 Shake Shook Shaken 》更榮獲 2015 年法國音樂界重要獎項 Victoires de la Musique 的年度搖滾專輯。樂團除了錄音室專輯外,也活躍於歐洲、澳洲及美國舞台,積極參與各大音樂節。他們的音樂融合跨文化元素,以細膩的旋律與情感力量觸動聽眾,成為當代獨立音樂中不可忽視的代表。

比較可惜的是 2011 發行的這張《 Both Ways Open Jaws 》專輯,台灣並沒有人引進,所以僅有在亞馬遜才能找到。

而第三張專輯 《 Shake Shook Shaken 》我查了一下,誠品似乎是有販售。但是,其實這三張專輯目前 Spotify 都找的到了。前陣子,我想起了這張專輯時直接以藝人方式搜尋,將這三張專輯都下載成了專屬撥放清單。
這周晚上也將這三張專輯來回又聽了三遍,明顯的發現其實音樂曲風上的變化。第二張專輯《 Both Ways Open Jaws 》Dø 推進到更廣闊的音樂疆域,從迷幻元素又加入了嘻哈節奏;第三張 《 Shake Shook Shaken 》專輯則將實驗推向極致,音樂中又充盈著電子合成器的層次感。
三張專輯基本上,聽到三種不一樣的 The Dø,大家可以都聽聽看。以下放上三張專輯裡我自己較喜愛的分享給大家。
📀《 A Mouthful 》
🎶Saty ( Just a little bit more )
🎶On my shoulders
📀《 Both Ways Open Jaws 》
🎶Bohemian Dances
📀《 Shake Shook Shaken 》
🎶Keep Your Lips Sealed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分享
✍原創不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或附上原文連結,非常感謝尊重原創。
🫰感謝您的打賞來支持我寫作的動力吧這邊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