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美國 8 月零售銷售連續第三個月成長 0.6%,優於市場預期,顯示消費支出仍具韌性,但就業市場隱憂揮之不去。企業招募放緩、失業率攀升,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稅後薪資增幅創下 2016 年來新低,削弱了未來消費動能的持久性。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Fed)將在 9 月 17 日的會議上降息一碼(25 個基點)以應對就業市場惡化。然而,高盛報告指出,AI 實際對美國經濟的貢獻約為 1,600 億美元,佔 GDP 的 0.7%,但官方數據卻只計入 450 億美元,這 1,150 億美元的「隱形」貢獻反映出傳統經濟模型難以捕捉由無形資產驅動的成長。此外,美國勞工統計局(BLS)非農就業數據被大幅下修,甚至承認使用「歸因法」來填補部分通膨數據,都讓外界對官方數據品質產生擔憂,也使得 Fed 未來政策走向充滿不確定性。
在科技與地緣政治的交會點,美中科技戰線持續緊張。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對輝達(NVIDIA)展開反壟斷調查,初步裁定其違反中國反壟斷法,此舉正值美國財長與貿易代表團在西班牙與中方進行貿易談判。此調查與輝達 2020 年收購 Mellanox 的交易有關。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也對美國進口的部分類比晶片啟動反傾銷調查,數據顯示 2022 至 2024 年間,美國相關晶片在中國的進口量增長 37%,價格卻暴跌 52%,此舉被視為中國為其本土產業創造保護空間,加速「國產替代」的戰略手段。瑞穗證券分析師 Jordan Klein 認為,中國對輝達的調查「純屬裝腔作勢」,旨在將其中國業務作為貿易談判的籌碼。
國際企業在佈局上也反映了地緣政治的影響。Google 宣布將在英國投資 50 億英鎊(約 68 億美元),被視為對美英經濟合作的體現。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也表示,公司將在未來四年在美國投入 6,000 億美元,推動在地製造業發展,特別是與康寧、台積電、德州儀器等企業協作,以強化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不過,蘋果近期在新品發布後連遭兩家投行降級,分析師指出其在 AI 領域的佈局未能滿足市場期望,且在中國市場需求疲軟,導致其「推薦一致性」指標跌至 2020 年初以來新低,僅 55% 的分析師建議買進。這顯示,在 AI 驅動的市場中,僅靠傳統硬體或供應鏈優勢已不足以支撐高估值,投資人更看重企業在顛覆性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在中國國內,多項數據顯示經濟活動放緩。8 月零售銷售年增 3.4%,工業生產年增 5.2%,均低於市場預期。1 至 8 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 0.5%,創 2020 年以來最低。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8 月新房價格月減 0.3%,跌勢持續。然而,中國汽車出口表現亮眼,今年前 8 個月出口量年增 13.7%,其中新能源車出口年增一倍,這顯示中國正透過「出口」來消化國內產能過剩問題。此外,中國鋼鐵出口預計將創歷史新高,出口量將達 1.15 億至 1.2 億公噸,年增 4% 到 9%。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發布新規範,將車商的帳款支付期限制在 60 天內,旨在遏制不公平的價格戰,維護產業健康生態。
在其他區域,日股受汽車關稅調降等利多因素刺激,日經 225 指數持續創新高。南韓與越南等新興市場股市也表現強勁,主要由本土散戶資金推動。此外,日本政府警惕其海底電纜供應鏈對中國的曝險,將展開調查並「鼓勵」企業改用其他供應商。在旅遊市場,中國旅客因擔憂泰國安全問題,轉向越南,這預計將使泰國損失 35 億美元的旅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