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1藍白聯手毀憲亂政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紀淳譯

國民黨和民眾黨,明明是國會多數(54+8),為何不管是5/17修《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還是今天修《公職人員選舉及罷免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和《憲法訴訟法》,都要使用如此著急的方式,跳過委員會和黨團協商的討論,將所有版本的提案全部送到院會表決,重點是最終表決出來的還是利用再修正動議的方式提出的法案,根本未經過任何討論。不僅如此,明明就在立法院外頭,已經引起爭議,並有估計10萬人到現場抗議,卻還是不思考自己作為,一直覺得所有人都是民進黨的側翼,都是民進黨動員來的。

雖然當今的民主本來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但這就是最讓人納悶的地方,如果到最終都會贏,為何要跳過委員會討論?為何要跳過黨團協商?為何要在二讀會時才提再修正動議?連假裝討論都不要,仗著自己人數優勢就強硬通過,到最後的解果不就是沒有人知道到底修了什麼法案嗎?連自己黨派的人都沒看過就通過,還喊大肆宣揚是民主的勝利,真的十分可笑。

我當然反對他們隨意修法,然我也清楚他們就是主流民意,40%就是少數,因此在制度上並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阻止他們,可是有必要這麼急嗎?明明知道運動的能量是有限的,反對者一定無法一直大規模的動員,可以等到大家逐漸冷感後再來通過,然今天的舉動就好像某種宣示,要告訴這些人:怎樣,我就是要修,不然你能拿我怎樣。這不禁讓人覺得,重點不只是為了向我們證明,而是向中共焦某種作業。選罷法增加了罷免的難度、財劃法大幅減少中央政府預算和憲訴法直接癱瘓司法權的憲法法庭,這一切最開心的就是國民黨立委、掌握多數地方行政權的國民黨首長和中共。

民眾黨更神奇,自稱是國會第三勢力,會有自己的堅持,但在此次的修法中,財劃法明明有自提版本,也不支持國民黨的版本,卻不在二讀時反對,這不就作證他們就是確確實實的小藍嗎?記得年初府院還希望透過推舉黃珊珊為立法院長當作綠白合的起點,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的幻想,從柯文哲選黃國昌進入不分區立委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可能綠白合,黃國昌早就已經是逢綠必反,且造謠成性,這種人你敢跟他合作?

台灣是大家的台灣,就算你不喜歡政治,你也必須知道台灣有一群人不斷想破壞體制、破壞信任、破壞民主。他們掌握立法院多數,擴張立法權,癱瘓司法權。不僅如此,馬英九今年去國台辦三次,王金平也頻繁去中國,傅崐萁組團前往中國,蔣萬安執意要辦雙城論壇,這些行動都標榜交流帶來和平,但每天在台灣附近的共機共艦卻從來沒有少過。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現實,了解才有機會改變,你不說話,他們就會代替你發聲,然後讓你變成中國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xzully Ji的沙龍
0會員
9內容數
政治觀點分享,自我學習紀錄。
cxzully J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0
紀淳譯 前言 2025年5月18日,核三廠2號機正式停機,也意味著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然不論是執政黨抑或是在野黨都不斷釋出願意接受核電的選項,時任經濟部部長郭智輝稱核能是乾淨能源、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也大聲擁核、甚至連長期以來打著反核的民進黨賴清德總統,也主張在三大原則+兩個堅
2025/09/20
紀淳譯 前言 2025年5月18日,核三廠2號機正式停機,也意味著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然不論是執政黨抑或是在野黨都不斷釋出願意接受核電的選項,時任經濟部部長郭智輝稱核能是乾淨能源、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也大聲擁核、甚至連長期以來打著反核的民進黨賴清德總統,也主張在三大原則+兩個堅
2025/09/20
紀淳譯 台灣青年世代的低薪問題,可以從許多面向探討,他當然是結構性的問題,然也因此儘管過去8年,政府透過基本時薪和最低薪資的調漲、對於年輕人各種補貼的政策:從tpass、文化幣、動滋券、租屋補助以及新青安優惠房貸等等,都是為了解決青年低薪及增加青年購買力的方式。 然而,由於2018中美貿易戰造成
2025/09/20
紀淳譯 台灣青年世代的低薪問題,可以從許多面向探討,他當然是結構性的問題,然也因此儘管過去8年,政府透過基本時薪和最低薪資的調漲、對於年輕人各種補貼的政策:從tpass、文化幣、動滋券、租屋補助以及新青安優惠房貸等等,都是為了解決青年低薪及增加青年購買力的方式。 然而,由於2018中美貿易戰造成
2025/09/20
紀淳譯 大罷免,大失敗。不確定是受到Facebook和thread同溫層的影響還是二皆連署順利通過33個選區,在此之前我從沒過會是這個結果,連我認為最有機會罷免的徐巧芯、葉元之和羅廷瑋最後都失敗,在信心上自然是有受到打擊。思考這個結果,追根究底是否代表賴清德政府的執政團隊過去一年的表現,並沒有打動
2025/09/20
紀淳譯 大罷免,大失敗。不確定是受到Facebook和thread同溫層的影響還是二皆連署順利通過33個選區,在此之前我從沒過會是這個結果,連我認為最有機會罷免的徐巧芯、葉元之和羅廷瑋最後都失敗,在信心上自然是有受到打擊。思考這個結果,追根究底是否代表賴清德政府的執政團隊過去一年的表現,並沒有打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中華民國刑法》修正條文,已於6月26日生效。近日,總統賴清德、行政院、監察院及民進黨51名立委,分別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
Thumbnail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中華民國刑法》修正條文,已於6月26日生效。近日,總統賴清德、行政院、監察院及民進黨51名立委,分別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
Thumbnail
有關「成功罷免立委人數」的預先思考(假設補選全由民進黨選上) 0~5票:中共可控票數仍多於民進黨票數,毁憲亂政哄搶資源開洞給鑽永無寧日 0~1票:國民黨不感到壓力,也不需要和民眾黨合作 2~5票:國民黨必須服從於民眾黨才能使自己要的法案通過,資源將被民眾黨吸走一塊。 6 票以上:國家回復正軌
Thumbnail
有關「成功罷免立委人數」的預先思考(假設補選全由民進黨選上) 0~5票:中共可控票數仍多於民進黨票數,毁憲亂政哄搶資源開洞給鑽永無寧日 0~1票:國民黨不感到壓力,也不需要和民眾黨合作 2~5票:國民黨必須服從於民眾黨才能使自己要的法案通過,資源將被民眾黨吸走一塊。 6 票以上:國家回復正軌
Thumbnail
「國會改革」法案吵嚷了兩個多月,立法院於5月28日完成三讀後,行政院隨即提出覆議案。據今天各家媒體報導,將於本(6)月21日進行記名投票表決。本篇文章是對於已往13件覆議案提供回顧說明。
Thumbnail
「國會改革」法案吵嚷了兩個多月,立法院於5月28日完成三讀後,行政院隨即提出覆議案。據今天各家媒體報導,將於本(6)月21日進行記名投票表決。本篇文章是對於已往13件覆議案提供回顧說明。
Thumbnail
2024年5月28日,由 ❙國民黨❙ 和 ❙民眾黨❙ 佔多數席位的 ❙立法院❙ 於晚間10時54分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的「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人事同意權」與「調查權與聽證權」等相關條文。 擴權後的立法院變相兼擁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成了架在總統﹑軍政人員,以及全體臺灣人
Thumbnail
2024年5月28日,由 ❙國民黨❙ 和 ❙民眾黨❙ 佔多數席位的 ❙立法院❙ 於晚間10時54分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的「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人事同意權」與「調查權與聽證權」等相關條文。 擴權後的立法院變相兼擁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成了架在總統﹑軍政人員,以及全體臺灣人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國會改革案自5/17開始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更掀起藍白陣營與綠營支持者的對峙,正反兩方在社群媒體上各說各話,到底誰說的才是對的?這次的國會改革有哪些爭議呢?
Thumbnail
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國會改革案自5/17開始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更掀起藍白陣營與綠營支持者的對峙,正反兩方在社群媒體上各說各話,到底誰說的才是對的?這次的國會改革有哪些爭議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