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日記的習慣,已經持續了長達七年以上。幾乎是每一天的睡前儀式,除了偶爾抽風不小心忘了,也會在隔天補上。
但是,於我來說,只要過了那一天,當天經歷了什麼,好像就不太容易想起來了。是年級變大的關係,還是頭腦已經隨著我的習慣,把一天一天劃分得很清楚,睡一覺重新回到這個世界,大腦仿佛也跟著刷新一遍了。
只有當晚寫的日記,才是最順手的。然而,能暫時把日記本落下的時候,是出門旅行時。就算帶著,基本上也會因為一天行程太緊湊、身體吃不消,在該寫日記的時間累倒。不帶著,回到家裡,要把落下的每一篇補上,也異常艱難。所以只能把那幾天濃縮成一篇,寫得歪瓜裂棗的。神奇的是,長大了再回顧一看,還是能透過亂七八糟的文字、和凌亂的字跡中,看出當時過分愉悅的心情。我很喜歡我這個喜歡記錄的性格。喜歡記錄自己、喜歡記錄看過的影視、書籍評語,喜歡記錄做過的夢,喜歡留下當天三餐吃的什麼,喜歡記錄一年買了什麼,喜歡找來一些問自己的問題——每個時期的自己,寫出來的答案都會不一樣。
例如:「如何證明自己活了一萬四千年?」,我寫下的答案就是「寫日記」。(笑)
「怎麼快速、合法的掙到一百萬元?」「我也想知道。」
「脫單之後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和八字、星盤對照到底有多准。」
回頭看曾經的自己留下的痕跡,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儘管忘了曾經的我是什麼樣的人,從字裡行間總能再找回她。
她像個住在遙遠地帶的好朋友,僅能透過文字交流,書頁上橫跨著漫長的距離,時間軌跡藏在書脊中間。她,她無時無刻都在書裡,等著我偶爾翻閱,偶爾尋到她的蹤影,像喜歡玩躲貓貓的小孩。
最近看到一句話:「我有寫出世上最爛的垃圾的自由」。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暗自埋怨我的日記過於像流水賬。我記錄一天做了什麼,如果和往常一樣,那就沒什麼好寫的,只能在書桌前,燈光映照下反復思量,筆尖拼了命地在紙頁掙扎——再寫點什麼、再留點什麼。這感覺並不好過,好不容易湊齊和之前的日記差不多的篇幅,我忍不住深深歎一口氣,抱怨自己的生活過於枯燥,都沒什麼好寫的。
在看到這句話的當下,我沒有過多反應,只是面無表情的滑走。但這句話卻默默駐扎在心頭,晚上翻開日記時才恍然大悟。
寫下每天都在幹一樣的事,好像也不是什麼壞事。我的日記的讀者,本來就是我自己。想想,2050年的我,能知道2025年這一天的早晨,我配著《小森林》吃了綠茶蛋糕,這不是挺酷的嗎?
「記錄」這件事本身就已經足夠偉大,所以不用再賦予什麼更多的價值了。
這句話出現在我昨天的日記上。自己掌握筆尖寫出來的文字,切切實實地安慰到了自己,這下,心裡也就釋懷了。
記錄什麼都可以。被給予的權利是如此自由寬廣,空白紙頁上是我的自由天地,是我的時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