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世界的一百封信 NO.011:親戚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感覺今年過得特別快,一眨眼夏天過了,再一眨眼就聖誕了,然後又要過新年了。

就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新年早已不是小時候那個味。懶得走訪親戚,懶得應付七姑八婆的閒言碎語,懶得出門。要不是大馬這裡的習俗,只要還沒結婚就可以拿紅包,我寧可頂著一頭油頭躺在床上度過整個新年假期。

也不知具體是從何時開始......或許是,長大的過程中,逐漸打破小時候對長輩的濾鏡;還是偶然聽見父母為哪個親戚的言論私底下展開爭論——發現,小時候仰頭看的長輩們,和現在幾乎能平視的他們,明明是同一個人,卻像平行時空在無人發現的空隙中匆忙交錯,同一個面孔底下藏了不同的人。

小時候覺得熱心有愛的姑姑,長大再看是個雞婆又毫無邊界感的姑姑。小時候覺得冷漠不討人喜歡的表哥,長大再看發現自己成了他的翻版。小時候覺得親戚間都是兄友弟恭、和諧友善的美好家庭,長大再看,竟全是大人之間笨拙的演技形成的幻影。

幻影的迷霧只能剛好遮擋小孩的視線,人長高了、抽長了,也跟著穿透了迷霧,來到了名為真相的「現實」。這裡沒有迷霧中以為的溫暖,只有冷清徹骨、荒唐可笑的明爭暗鬥罷了。

回過頭一看,我的人生中,不存在一個能無話不談的長輩。他們總是稱忙,不給小孩過多的關註。沒有人是真心實意地疼愛小孩,這是我從小就隱約就能察覺出來的事。他們湊到我面前,喜歡的是捏捏肉嘟嘟的臉蛋,喜歡的是小孩獨有的尖細嗓音呼喚他們稱謂的那一刻。

我小時候的記憶是少得可憐。我記得小學不喜歡改正數學題,因而常常被打手心;我記得我為了得到大人的關注,選擇偷竊錢財;我記得沒有人教過我一天得多久就要換一次衛生棉;我記得父母為了打消我出國留學的念想,不惜叫阿姨來給我談心。我以為她能理解我,終於開口說放棄學鋼琴,放棄他們花費幾年為我鋪好的路——她恨鐵不成鋼,開口解釋沒幾個人能靠寫作成名,讓我早些打消這個想法。

是啊,我恍然大悟,是她逼著表姐學鋼琴,促成表姐成了我的鋼琴老師,盆滿缽滿,成了親戚間人人稱羨的成功人士。

小時候給阿姨照顧的日子,我和妹妹坐在車後座,看著表姐去上鋼琴課的路上哭了一路也於事無補,後視鏡映照出阿姨的表情是冷漠——那些畫面,我怎麼能忘了?

我記得很多。

但我記得的都是不好的,記著這些不為我的人生增添一些美麗色彩的斑駁糟粕。

如今長大了,我仍舊無法完全擺脫這些親戚的嘴臉、聲音。我稱作無職,天天躲房間裡寫作,企圖靠這些編排出來的文字熬出頭。他們一擁而上,逮住我,說給我介紹工作、說我不該浪費青春,利用還能操勞的身體拼命工作、拼命賺錢,這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肩膀被抓得生疼。可我在笑,笑他們的老舊思想,笑他們的「關懷」,笑他們背地裡怎麼說的我,笑他們自以為認識的我。

我煩所有和親戚有關的飯局,我煩他們組的旅遊,我煩所有和他們有必要溝通的時候。這就是長久以來壓縮造就的結果。

如果有個知情達理的長輩,或許我記得的過去不至於完全糟糕。可惜,我在這群人裡頭,找不到一個最像我的人。

所以,我不再對這些人有過多的奢求、期待,只想要離得越遠越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書房寫。
2會員
52內容數
我習慣在深夜寫字,寫自己,寫旁人,寫時空中未曾出現的人。寫日記,寫故事,寫那些說不出口的想法。 在現實裡難以被理解的語句,總能在文字裡找回重量。 我未來可能是作家,但現在我先確定我是個想在文字裡住下來的人。
在書房寫。的其他內容
2025/09/10
我不太喜歡,事情的滯後性。 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時,是在最近重溫《唐頓莊園》時,這段期間還是《唐頓莊園3:盛大結局》的首映宣傳期。其中,我最愛的角色大小姐瑪麗,當飾演她的演員挺著肚子出來的時候,其他共演面露驚訝的那一刻,我才確切地發現到這一點。 這種現象在影視裡面一點都不是什麼新奇、值得討論的事。拍
2025/09/10
我不太喜歡,事情的滯後性。 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時,是在最近重溫《唐頓莊園》時,這段期間還是《唐頓莊園3:盛大結局》的首映宣傳期。其中,我最愛的角色大小姐瑪麗,當飾演她的演員挺著肚子出來的時候,其他共演面露驚訝的那一刻,我才確切地發現到這一點。 這種現象在影視裡面一點都不是什麼新奇、值得討論的事。拍
2025/09/08
從小,我就悟出了一個道理: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麻煩,都和人際交流有關。 身為高敏感人,我很討厭和人之間的距離過近的社會模式。討厭世人鼓吹的「與人聯繫,否則將與社會脫節」的說法。 我對交流、對扎堆人群的厭惡,或許從一開始便有跡可循。我住在馬來西亞的小鎮,這裡錯落的是成排的排屋,和鄰居只有一墻之隔,你
2025/09/08
從小,我就悟出了一個道理: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麻煩,都和人際交流有關。 身為高敏感人,我很討厭和人之間的距離過近的社會模式。討厭世人鼓吹的「與人聯繫,否則將與社會脫節」的說法。 我對交流、對扎堆人群的厭惡,或許從一開始便有跡可循。我住在馬來西亞的小鎮,這裡錯落的是成排的排屋,和鄰居只有一墻之隔,你
2025/07/29
妹妹的生日就快到了。 今天是網購到貨的日子。包裹被我媽簽收,我醒來整理時,她問我買了什麼。總是這樣的,無論我說買了什麼,她後面接著的都是數落一番,數落我不懂得存錢、奢靡浪費。明知會如此,我又不能選擇不回答。以往我都盡可能自己簽收,最好是她沒有把守在客廳的時候下手,但這機率小得可憐。 「阿妹的生日
2025/07/29
妹妹的生日就快到了。 今天是網購到貨的日子。包裹被我媽簽收,我醒來整理時,她問我買了什麼。總是這樣的,無論我說買了什麼,她後面接著的都是數落一番,數落我不懂得存錢、奢靡浪費。明知會如此,我又不能選擇不回答。以往我都盡可能自己簽收,最好是她沒有把守在客廳的時候下手,但這機率小得可憐。 「阿妹的生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到五個月,我們就會滿心期待的迎接聖誕節和跨年了,其實我們真的比自己想的還要遲鈍的多。時間快速流逝,但我們卻總是要在即將迎接一個「新的開始」時,才意識到今年的自己似乎一事無成。 倒也不是嚴苛的說,每一年都必須要有一項成就。只是往往,我們甚至都不敢肯定今年有沒有做了一件讓自己「有點成就感」的事。而且
Thumbnail
不到五個月,我們就會滿心期待的迎接聖誕節和跨年了,其實我們真的比自己想的還要遲鈍的多。時間快速流逝,但我們卻總是要在即將迎接一個「新的開始」時,才意識到今年的自己似乎一事無成。 倒也不是嚴苛的說,每一年都必須要有一項成就。只是往往,我們甚至都不敢肯定今年有沒有做了一件讓自己「有點成就感」的事。而且
Thumbnail
號稱史上最長的農曆春節年假,阿豪沒有安排和家人出國旅行。 過年,全家人除了最期待由媽媽精心準備的除夕團圓飯, 就是大年初一走春,親友間得拜年,還有和老同學的聚餐。 過年,到那裡都是塞車,都人擠人,都在吃吃喝喝,幾天下來,感覺比上班日更累。 年假最後幾天,那裡也不想去,阿豪待在家好吃好睡養胖身
Thumbnail
號稱史上最長的農曆春節年假,阿豪沒有安排和家人出國旅行。 過年,全家人除了最期待由媽媽精心準備的除夕團圓飯, 就是大年初一走春,親友間得拜年,還有和老同學的聚餐。 過年,到那裡都是塞車,都人擠人,都在吃吃喝喝,幾天下來,感覺比上班日更累。 年假最後幾天,那裡也不想去,阿豪待在家好吃好睡養胖身
Thumbnail
舊曆年的年味,一年一年的淡去。 不知是因為我們都已長大成年,身上背負了過多的生活、經濟壓力的關係?還是因為我們的心已不復童年的純真無慮?
Thumbnail
舊曆年的年味,一年一年的淡去。 不知是因為我們都已長大成年,身上背負了過多的生活、經濟壓力的關係?還是因為我們的心已不復童年的純真無慮?
Thumbnail
那些...關於生活的小事,即便很小但一個一個重新開始會變得很不一樣
Thumbnail
那些...關於生活的小事,即便很小但一個一個重新開始會變得很不一樣
Thumbnail
時間的流逝總是如此快 先用這張“網圖預祝路過雅米版面的格友們”㊗️🧧元宵節快樂🎉🎉 感性與理性 總覺得時間、歲月不饒人就這樣子一年一年的過去了,平安健康💪,好好休息,好好吃飯,是我近一年多來最長跟好友們說的幾句話。 也許只不過幾句稀鬆平常的話題,但平安健康‘’確實是疫情擾民‘’
Thumbnail
時間的流逝總是如此快 先用這張“網圖預祝路過雅米版面的格友們”㊗️🧧元宵節快樂🎉🎉 感性與理性 總覺得時間、歲月不饒人就這樣子一年一年的過去了,平安健康💪,好好休息,好好吃飯,是我近一年多來最長跟好友們說的幾句話。 也許只不過幾句稀鬆平常的話題,但平安健康‘’確實是疫情擾民‘’
Thumbnail
轉眼間,年節假期也過了,算一算也就一週,說長不長,要說短,也確實蠻短的,但比起過節,這次更像是單純度過一個比較長的週末。
Thumbnail
轉眼間,年節假期也過了,算一算也就一週,說長不長,要說短,也確實蠻短的,但比起過節,這次更像是單純度過一個比較長的週末。
Thumbnail
過年早上起來,都是幾點了?在忙什麼?又是做什麼? 過年吧!就這幾天,眼看年假就要結束,有人跟我說,過年真是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沒有過年氣氛,可能高興的只有小朋友。 當人越來越年長,快樂就越來越少,煩惱也就越來越多,這些煩惱...全都是自找的。 寫日記吧! 從剛開始的兩個字,寫到現在長篇大論,
Thumbnail
過年早上起來,都是幾點了?在忙什麼?又是做什麼? 過年吧!就這幾天,眼看年假就要結束,有人跟我說,過年真是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沒有過年氣氛,可能高興的只有小朋友。 當人越來越年長,快樂就越來越少,煩惱也就越來越多,這些煩惱...全都是自找的。 寫日記吧! 從剛開始的兩個字,寫到現在長篇大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