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擠上上班的公車。天氣微涼,車窗上泛著一層霧氣,車廂裡一半以上的人都戴著耳機,低著頭刷手機,車子伴隨著熟悉的晃動,整個空間顯得安靜又有點沉悶。
我找到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心裡盤算著待會兒要處理的工作,腦子裡像一條長長的待辦清單。就在這個時候,一位看起來約莫七十歲的阿姨上了車。她動作不快,卻帶著笑容,慢慢地走到我前方的一個空位坐下。她抬起頭,環顧了一下車廂,最後目光落在我身上,對我微微一笑。那個笑容不大,也不特別燦爛,卻像一束小小的陽光穿過霧氣,落到我心裡。短短一秒鐘,我原本緊繃的心情忽然鬆動了。
微笑的那一刻,空氣變得柔軟
我注意到,原來公車裡除了低頭的乘客,還有幾個人也看到了阿姨的笑容。一位年輕女孩迅速收回手機,點點頭;一位戴眼鏡的上班族也跟著露出笑意。那個短短的瞬間,好像整車人都在同一個小小的氛圍裡,原本單調的早晨有了溫度。
我開始回想:自己有多久沒有主動對陌生人微笑了?在都市生活裡,我們總是忙著趕路、滑手機、或躲避眼神,彷彿多一個對視就會被打擾。可是那位阿姨卻用一個最簡單的表情,打破了隔閡。
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動作,能改變一整天?
我在心裡想,也許這就是「人與人連結的微小證據」。我們不需要多認識彼此、不需要長談,一個不求回報的微笑,就能提醒我們:自己並不孤單,世界上還有善意的存在。
我那天到了公司,整個上午的心情都出奇穩定,甚至在會議中也多了耐心。想想看,這不就是一個陌生人帶來的「蝴蝶效應」嗎?
我的啟發:主動送出一個笑容

當天下班後,我在便利商店結帳時,也試著對店員笑了笑。雖然我不確定他有沒有特別在意,但我自己感覺很好,像是悄悄延續了那份早晨的溫暖。從那以後,我刻意在一些小場景裡保持眼神與笑容:在公車上、在電梯裡、在巷口的早餐店……不刻意搭話,但用一個友善的表情去認可對方的存在。
慢慢地,我發現這不只是一種禮貌,而是一種練習:練習放下心牆,也練習感受別人的存在。當我們願意這樣做,心裡的焦躁會變小,對生活的善意感會變大。
給讀者的小練習
下次搭車、買咖啡、或排隊時,不妨試試:
- 在對視的一秒鐘裡,對對方微微一笑
- 不用想對方的反應,也不用擔心尷尬
- 只是單純地傳遞一個訊息:「我看見你了」
有時候,你的一個小小笑容,可能正好是對方需要的安慰。
那天公車上的陌生人,用一個微笑提醒了我:我們其實都在彼此的生活裡留下痕跡。即使只是短暫的擦身,也有可能帶來一整天的好心情。
我們活在同一個城市裡,忙碌、緊湊、各自承擔,但善意其實一直都在,只要有人願意先釋放它。
如果這篇文章也讓你想到屬於你的生活片刻,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
也許你的經驗正好能啟發另一個需要溫暖的人。
💌 喜歡這樣的文字,歡迎訂閱、贊助或分享給朋友,
讓我能持續寫下更多日常小觀察,也陪伴你在生活裡找到療癒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