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Gordon。
「股人筆記」是希望透過學習厲害投資人的經驗與筆記,來增進自己的投資能力。我並非完全的投資新手,基本的知識都還算了解,但對於主動選股的技巧與系統性實踐,這正是我想透過這次學習重新建立的重點。
股癌EP557 36:24有云:非常感謝各位聽眾會幫我做筆記,現在要強調一下,作筆記的這個讓我非常感恩,只是有滿多筆記都會幫我自己去亂節錄重點,再來這要稍微注意一下,不是說不能寫筆記,只是覺得有些東西還是要儘量去找原形食物啦,那有人幫你總結快速的做複習我覺得很好
所以我會盡量分清楚哪些是我自己的發想,第一大段會是我個人的心得描述、不懂的知識之研究主題簡述,而第二大段則為節目的回顧、第三段為研究主題。
一、心得
因為疫情降息和 QE 一起來,直接降息四碼,但還是救不起股市。
不過做降息和 QE 也不是為了要救股市,最重要的是要重振經濟。
二、節目回顧
股癌 EP12|2020/03/16 節目回顧
節目回顧:
- 降息和 QE
自我學習整理:
|降息和 QE
降息,企業和個人的借款成本變低,但存款利息也變低。目的是鼓勵大家把錢從銀行拿出來投資或消費,促進市場的資金流動。通常在經濟衰退時使用。
升息與降息相反,目的是提高資金成本,把市場上過熱的錢收回來,以抑制通膨或經濟泡沫。
QE (量化寬鬆):可以簡化理解為「印鈔票」。但運作方式為央行並非真的開印鈔機,而是在電腦系統裡憑空創造出錢,用這些新錢去市場上購買債券等金融資產,直接向市場注入巨額的現金。
2020/03/16 盤勢: 美國聯準會再度於盤前閃電降息四碼 (1%),使利率趨近於零,並同時宣布啟動 7000 億美元的 QE。 儘管祭出如此驚人的救市猛藥,美國期貨市場依然直接熔斷。市場的崩跌並非恐慌或不理性。更可能的解釋是,聯準會看到了普通人還沒看到的、極其嚴峻的經濟數據,預示著一場真正的經濟衰退即將來臨。他們此舉是為了拯救實體經濟,而非單純拉抬股市。
股癌 EP13|2020/03/17 節目回顧
節目回顧:
- 集體失智
自我學習整理:
|集體失智
Collective Delusion(集體妄想)一詞通常用來描述一種群體性的心理或社會現象,其中許多人共同相信或經歷一種不符合現實的信念或症狀。
例如最近衛生紙之亂 第一次: 兩年前因媒體誤傳衛生紙將大漲三成的消息,引發民眾搶購。MK 認為衛生紙本身價格低廉,即使漲價三成也影響甚微,為了搶購而花費的時間成本完全不划算。 第二次: 武漢肺炎疫情期間,有直銷商散播「口罩與衛生紙原料相同」的謠言,再次引發搶購潮。 (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衛生紙和水之所以容易被搶購,可能是因為它們體積大,在賣場貨架上大量消失時,會造成強烈的視覺空缺感,進而引發民眾的恐慌)
地平說 (Flat Earth): 即使在太空科技發達的今天,歐美仍有為數眾多的「信徒」堅信地球是平的。
反疫苗論者: 這些人相信疫苗是政府用來控制人類的陰謀。認為此次武漢肺炎疫情正好給了反疫苗論者一個警示——這就是一個「沒有疫苗」的世界會發生的真實狀況。
當這種集體性的瘋狂反映在投資市場時,就顯得格外可怕。
金融市場的混亂:評價失準: 在大修正時期,所有基本面評價(如本益比、殖利率)都會失效。恐慌性賣壓會讓好股票跟壞股票一起被拋售。
債市流動性問題: 投資人因恐慌湧入債市避險,過度推高了美債價格。當他們想獲利了結時,卻發現因價格太高而無人承接,導致債券市場出現罕見的定價與流動性問題。連橋水基金的 Ray Dalio 在這波行情中都受傷慘重。
—
在這種集體恐慌的時刻,該如何自處?
不要完全堅持當清醒的人,市場恐慌就像電影院失火,所有人都往出口擠。如果你此時站在門口,試圖告訴大家冷靜、你要進去滅火,你只會被踩死。在市場瘋狂拋售時,不要去當那個試圖抄底的勇者,因為趨勢的力量非常強大。
耐心等待,不要想著買在最低點,市場行情的翻轉絕非一兩天的事,它需要時間打底、盤整。真正的多頭行情不會只持續一兩天。與其冒著巨大風險去猜測最低點,不如等到趨勢明確反轉後再進場。即使錯過了最低點,也依然能參與後續的波段。
如果手癢,務必「分批投入」,對於真的想進場的投資人,最好的策略是分批買入,絕對不要一次性All in,這樣才能在混亂的市場中有效控制風險。
參考資料:















